牟宗三先生以“自律道德”的理论诠释儒学之蠡测
被引量:3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3-39,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9
-
1.古籍(部分)《朱文公文集》[M].,..
-
2.古籍(部分)《朱子语类》[M].,..
-
3康德 李明辉 译.《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M].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1年..
-
4康德 邓晓芒译.《实践理性批判》[M].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
5邝芷人.《康德伦理学原理》[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
6李明辉.《孟子重探》[M].,..
-
7牟宗三.《康德的道德哲学》[M].台北学生书局,1982年..
-
8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7年..
-
9.《仁说》[M].,..
共引文献62
-
1邓晓芒.从康德的道德哲学看儒家的“乡愿”[J].浙江学刊,2005(1):79-85. 被引量:17
-
2文碧方.试论作为儒家道德本原根据的“心”“性”范畴[J].天津社会科学,2005(2):41-43. 被引量:1
-
3徐长福.实践智慧:是什么与为什么——对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概念的阐释[J].哲学动态,2005(4):9-14. 被引量:33
-
4邓晓芒.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2005(3):21-29. 被引量:34
-
5林伟.关于哲学目的—手段范畴的探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5):153-155. 被引量:4
-
6李革新.康德与舍勒伦理学的三大差异[J].浙江学刊,2005(6):52-58. 被引量:3
-
7汪秀丽.康德与形而上学的命运[J].江淮论坛,2005(6):85-89.
-
8张清.托马斯·阿奎那幸福观辨析[J].宗教学研究,2005(2):167-170. 被引量:3
-
9刘森林.内向性主体的三个矛盾维度[J].天津社会科学,2006(2):16-25. 被引量:2
-
10高湘泽.道德责任的主体必然性与合理性之根据[J].哲学研究,2006(3):56-62.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38
-
1郭齐勇.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J].中国哲学史,1999(1):40-53. 被引量:27
-
2郭齐勇.论唐君毅的文化哲学[J].求是学刊,1993,20(4):14-17. 被引量:2
-
3郭齐勇.论牟宗三“两层存有论”的道德形上学[J].天津社会科学,1993(5):41-45. 被引量:1
-
4郭齐勇,潘伯祥.论徐复观的思想史观[J].江汉论坛,1993(6):34-36. 被引量:2
-
5郭齐勇.徐复观论礼乐[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8):53-57. 被引量:2
-
6郭齐勇.论杜维明学术思想——以新出《杜维明文集》为中心[J].中国哲学史,2002(4):114-119. 被引量:6
-
7郭齐勇.《唐牟徐合论》,载《学人》第五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
8杜维明,袁伟时.关于文化中国若干问题的对话[J].现代与传统,1995,(4).
-
9郭齐勇.《牟宗三先生会通中西重建哲学系统的意义》,《人文论丛》2006年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
10郭齐勇.《简论牟宗三的中西文化比较模式》,《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
1从公民道德的角度认识儒家道德[J].开放导报,2005(4).
-
2贾新奇,王园.从公民道德的角度认识儒家道德[J].宁夏社会科学,2005(6):125-129. 被引量:6
-
3何宇白.伍德与奥尼尔:两种道德法则诠释及其启示[J].理论界,2016(12):22-28.
-
4朱雪芳.比较朱子与王阳明的“格物”义[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4):33-37. 被引量:3
-
5叶蓬.道德义务的他律性和自律性论纲[J].齐鲁学刊,1995(2):18-23. 被引量:3
-
6陈代湘.儒家人性善恶论新诠[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9(5):5-9. 被引量:1
-
7王同军.梦的理论诠释和价值研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0(4):23-26.
-
8刘俊熙.论道德的他律与自律[J].魅力中国,2014(18):229-229. 被引量:1
-
9蒋伟胜.孟子道德本体思想的转折性意义[J].社会科学家,2004,19(6):10-12. 被引量:1
-
10郎全发,陈张林.论牟宗三道德形上哲学之“良知之呈现”[J].求索,2012(1):127-12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