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综合运输》
2005年第12期10-14,共5页
China Transportation Review
共引文献9
-
1李皖.崔健与朴树:“60年代人”与“70年代人”[J].中国青年研究,2002(1):65-66. 被引量:1
-
2樊晓颖.我国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政策思考[J].中国商界,2009(6):179-179. 被引量:2
-
3刘丽亚,张超.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交通成本分析[J].综合运输,2007,29(1):21-23. 被引量:12
-
4陈钟.完善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08,27(5):13-16. 被引量:3
-
5陈钟.智能化: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J].综合运输,2009,31(3):12-15. 被引量:2
-
6陈巧燕.论交通综合运输体系的集成创新[J].内江科技,2011,32(7):109-110.
-
7孟国连.发达国家综合运输发展经验探析[J].商业经济,2013(3):40-42. 被引量:4
-
8罗文慧,董宝田.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发展协同性评价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7,34(11):151-158. 被引量:24
-
9张晓利.关于我国铁路全面融入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交通技术,2014,3(4):88-95.
同被引文献8
-
1张周堂.旅客运输体系的演变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4(3):85-89. 被引量:12
-
2刘建军.关于综合运输通道的发展设想[J].综合运输,2005,27(10):7-9. 被引量:7
-
3邹胜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06-110. 被引量:15
-
4杨华龙,蹇令香,孙光圻.我国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2(2):11-13. 被引量:8
-
5马荣国,刘洪营.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综合评价[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2(3):103-107. 被引量:12
-
6任锦鸾,顾培亮.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技术系统演化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228-232. 被引量:6
-
7肖昭升.我国综合运输结构问题成因分析[J].综合运输,2003,25(9):8-11. 被引量:4
-
8牛学勤,王炜,殷志伟.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分担预测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21(3):75-77.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4
-
1丰伟,李雪芹.基于熵理论的综合运输通道耗散结构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32(1):16-18. 被引量:5
-
2李兆磊,吴群琪.高速铁路对区域运输通道系统结构的影响分析[J].兰州学刊,2010(12):47-50. 被引量:4
-
3刘沛,穆东.港口陆路集疏运系统的演化机理--基于基础设施投资政策[J].软科学,2016,30(6):119-123. 被引量:6
-
4梁晨.京津冀物流通道演化动力机制与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21,35(5):98-108. 被引量:12
-
1王珺芳.非制动系统因素对制动跑偏的影响分析[J].中国汽车保修设备,1997(3):9-10. 被引量:1
-
2姚翔.系杆拱桥吊杆疲劳的影响因素[J].公路,2007,52(12):38-44. 被引量:4
-
3童宛生,卢彦.价格的三次调节及其复合作用——对价格运行机制的探讨[J].财贸经济,1988,9(7):38-41.
-
4李旺林.液压挖掘机发动机无力故障分析[J].科技风,2013(4):85-85.
-
5武钦培.道路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控制对策[J].交通世界,2015(17):92-93.
-
6李宏岑.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控制的因素[J].交通科技,2012,22(S1):87-88. 被引量:1
-
7刘伟.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若干环节[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5):6-6. 被引量:4
-
8蒯海东,邓曼丽.温度对沥青路面高温性能影响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7(6):138-138. 被引量:3
-
9张少华.采用铝合金优化载货汽车结构[J].商用汽车,2006(8):98-99.
-
10王念.对奥巴马上台后中美贸易的展望[J].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4):1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