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基础 强专业 重外语——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3
出处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1-54,共4页
The Press
同被引文献28
-
1左漠野.我们需要广播学、电视学——左漠野同志的一封信[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85,10(3):40-41. 被引量:3
-
2钟镇藩.试论中国广播电视学的特色[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4):21-23. 被引量:4
-
3温济泽.关于广播学电视学的几点思考——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上的讲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87,12(1):1-6. 被引量:2
-
4吴冷西.关于建立广播电视理论体系的几点意见——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1988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9(1):4-7. 被引量:2
-
5王连之,喻芳,强月新,付平.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7):72-75. 被引量:22
-
6赵玉明.谈谈广播电视研究和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29(4):104-108. 被引量:13
-
7张文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4. 被引量:123
-
8谢鼎新.试析广播电视学科体系的架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30(2):47-48. 被引量:3
-
9胡智锋,周建新.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4):1-6. 被引量:111
-
10何艳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验中心建设及开放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26).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2
-
1叶娟,邱智伟,胡兵.媒介融合时代多元化传媒实验室建设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0):82-84. 被引量:8
-
2杨维霞,贾县民.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开放实验室的构建研究[J].科教导刊,2013(5):37-39. 被引量:2
-
3陈娟红,金炳尧.国家级实验中心开放共享管理模式实践与探索——以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影像类实验室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120-126. 被引量:9
-
4褚廷有.传媒、艺术类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4,35(22):27-28.
-
5岳山,张静.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转变[J].新闻大学,2015(2):106-113. 被引量:15
-
6栾雅静,苏征,徐哲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20,23(5):114-115. 被引量:9
-
7周庆安,许涌斌.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十个基本问题[J].编辑之友,2024(1):21-29. 被引量:2
-
8邓建国.“求似析异,文明互鉴”: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路径探析[J].南京社会科学,2024(1):110-121. 被引量:3
-
9王玉风,李兴博,邓绍根.深化创新:2023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4,46(1):69-85.
-
10王哲平.2023年中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研究十个关键词(上)[J].声屏世界,2024(2):12-15.
-
1钟振.就业和社保是民众最基本的幸福[J].当代广西,2013(3):16-17.
-
2王颖,李爱云.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原因探析[J].当代小说(下半月),2011(1):67-67.
-
3阴盛阳衰与“女高男低”[J].满分阅读(高中版),2012(11):6-6.
-
4宋南楠.关于梦想的节日[J].黄金时代(下半月),2014,0(12):41-41.
-
5叶子.广播电视新闻:让我轻轻走近你[J].高考金刊,2010(1):29-29.
-
6戴姝英.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性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1,27(8):89-91. 被引量:4
-
7柏莹,林峻.高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双语教学实践[J].职业时空,2010,6(9):47-48. 被引量:2
-
8许晓博.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及培养[J].山西青年,2016(1):116-117. 被引量:1
-
9朱卫兵.创意产业视野中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14(2):69-73.
-
10黄海燕,袁筱青,徐丹.后现代课程观理念指导下的高校课程模体建设路径研究——以宜春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课程模体的改革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3,35(4):142-14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