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诉讼证据存在形式的信息解读——兼论电子证据的性质及其归属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诉讼证据的存在形式,目前尚无统一的观点,尤其是电子证据出现以后,这一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从证据是案件事实信息的载体这一角度,以事实信息的载体作为划分证据存在形式的标准,通过对各种事实信息载体的分析,将证据的存在形式分为物的证据存在形式和人的证据存在形式,并最终得出电子证据是物的证据存在形式的一种,而不是一种独立的证据存在形式的结论。
作者
熊志海
王莉
机构地区
重庆邮电学院法学院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86-90,共5页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事实信息
物的证据存在形式
人的证据存在形式
电子证据
分类号
D91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0
参考文献
1
1
游伟,夏元林.
计算机数据的证据价值[J]
.法学,2001(3):60-64.
被引量:58
二级参考文献
4
1
白雪梅,孙占利.电子证据中的法律问题[J].计算机世界,1998,(34):18-20.
2
张西安.《论计算机证据的几个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0年11月7日.
3
单文华.《电子贸易的法律问题》[A].梁慧星.《民商法论丛》[C].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
沈连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第334页
共引文献
57
1
付民,张其鸾.
电子证据的基本法律问题探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9-91.
被引量:1
2
张虹,黎红.
论电子证据的种类归属问题[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8(S1):53-54.
被引量:2
3
张虹.
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刍议[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3):381-383.
被引量:6
4
丁璇.
电子证据的特点及其证明力[J]
.黑龙江档案,2005(2):13-14.
5
赵静.
网络知识产权案件中的举证和认证[J]
.中国专利与商标,2002(2):47-52.
6
杨青.
电子证据的若干问题探析[J]
.政法论丛,2004(4):62-65.
被引量:8
7
熊志海.
论刑事诉讼证据的存在形式——兼论电子证据的证据属性[J]
.河北法学,2004,22(12):68-73.
被引量:6
8
刘品新.
论电子证据的定位——基于中国现行证据法律的思辨[J]
.法商研究,2002,19(4):37-44.
被引量:102
9
杨雄.
论电子证据[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10(6):78-84.
被引量:11
10
黄文.
电子证据的法律思考[J]
.池州师专学报,2003,17(1):45-4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1
1
龙宗智.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研究(上)[J]
.政法论坛,1998,16(1):3-10.
被引量:131
2
刘品新.
论电子证据的定位——基于中国现行证据法律的思辨[J]
.法商研究,2002,19(4):37-44.
被引量:102
3
罗海敏.
关于证据种类之思考[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13(4):140-146.
被引量:7
4
年仁德.
电子签名的安全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05(7):56-56.
被引量:4
5
乔洪翔,宗淼.
论刑事电子证据的取证程序——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要视角[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13(6):49-57.
被引量:12
6
王刚.
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其取证初探[J]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4):52-58.
被引量:5
7
袁文宗.电子商务导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7.
8
李学军.电子数据与证据[M]//何家弘.证据学论坛:第2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445-446.
9
金洪奎.証拠契约の研究[M].東京:法律文化社,1975:8.
10
Approved Process under the Evidence (Computer Output) Regulations [EB/OL]. [2009-08-20]. http://www.lawonline.com. sg/OLD/evidence_ computer_output. htm.
引证文献
9
1
陈晓航.
对我国刑事诉讼电子证据开示制度的法律思考[J]
.法制与经济,2008,17(16):33-34.
2
汪振林.
网络证据认定问题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21-26.
被引量:21
3
吴映颖,周璐,陈婵.
电子签名证据及其应用[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6):37-41.
被引量:9
4
熊志海,畅君元.
网络证据收集方法刍议——网络信息收集与网络证据生成的方法思考[J]
.前沿,2011(1):96-99.
被引量:3
5
崔洋,马越.
即时通信证据法律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72-74.
6
马越.
略议即时通信证据的收集[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44-46.
7
吴小可,冯斌.
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审查与认定的研究——电子证据的使用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J]
.祖国,2017,0(2):134-135.
被引量:1
8
李鑫.
论钢琴初学者的教学方法[J]
.祖国,2017,0(2):159-160.
9
薛婷婷.
论我国刑事诉讼电子证据的改革与完善[J]
.法制与经济,2020(4):127-12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0
1
王春.
我国刑事诉讼电子证据研究[J]
.秦智,2022(6):10-12.
2
刘显鹏.
论电子证据的认证规则体系——以《民事诉讼法》修订为背景[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2):87-91.
被引量:6
3
曾静平,张利钦.
人肉搜索的法律治理[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30-33.
4
丁小巍,汪毅.
论案件事实的查明——从民事诉讼实践的角度[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9):72-77.
被引量:1
5
汪振林.
网络证据证明原理解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1):22-26.
被引量:10
6
熊志海,王静.
网络证据之形式问题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4):48-51.
被引量:13
7
汪振林.
电子文书的原本性确保及其证明问题[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5):30-34.
被引量:8
8
凌崧,凌宗亮.
网络证据保全公证的现实困境与完善建议——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为样本[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3):31-37.
被引量:13
9
张清.
电子证据收集的基本方法:法律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分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1):22-27.
被引量:7
10
杨永.
电子签名在中国的技术与法律进展研究[J]
.电子技术(上海),2012,39(5):20-21.
1
李振波.
论物证及其事实信息的收集[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4):52-55.
2
熊志海,熊晓丹.
论感知事实及其证据法意义[J]
.学理论,2016(1):112-113.
3
宁凯.
“人证”新论[J]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3):145-145.
4
邱业伟.
论案件事实信息的法律属性[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133-136.
被引量:7
5
江小舟.
论案件事实信息的法律属性[J]
.学理论,2011(32):115-116.
6
熊志海,王莉.
证据概念的信息解读[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2):50-53.
被引量:3
7
怀翠.
试析事实信息理论的哲学基础[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12):50-51.
8
黄祥青.
从多次盗窃数额累计谈法条信息解读的完整性[J]
.法律适用,2010(1):59-62.
被引量:4
9
熊志海,刘晶.
证人证言之证据属性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6):56-62.
被引量:4
10
杨桂军.
谈军队案件现场信息解读[J]
.刑警与科技,2009,0(1):8-10.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