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2
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8-69,共2页
Theory Journal
参考文献1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4-926.
共引文献162
-
1袁林.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研究的几个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79-83. 被引量:11
-
2贺新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属性[J].社会主义研究,2004(4):120-122.
-
3雷振扬.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几个问题[J].社会主义研究,2002(4):3-7. 被引量:1
-
4邹宏.对马克思和平过渡思想的再认识[J].天中学刊,2003,18(F12):1-3. 被引量:1
-
5颜晓峰.马克思论资本创新[J].龙岩师专学报,2001,19(4):4-8.
-
6黄琳,王成华.试论认知实践[J].天府新论,2005(2):23-26. 被引量:1
-
7公丕祥.传统东方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马克思的理论分析[J].法律科学,2002,20(1):3-14. 被引量:7
-
8姜正冬.论主体对需要的选择及其意义[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4):10-14. 被引量:2
-
9胡代光.关于市场作用的理性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3-27. 被引量:4
-
10王代月.再读马克思生产理论[J].社会主义研究,2005(5):7-1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3
-
1冯中圣.虚拟资本的内涵与外延——关于虚拟经济的思考之一[J].宏观经济管理,2004(7):33-36. 被引量:2
-
2柯树林.论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6):59-60. 被引量:1
-
3赵锦辉.马克思论述虚拟资本的双重思路及其对界定虚拟经济的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06(10):12-15. 被引量:8
-
4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前沿》[M].企业管理出版社,1988年..
-
5弗朗索瓦·沙奈等.《金融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66-73页.
-
6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自由化的顺序》,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第13-16页.
-
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28~929页.
-
8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9-272页.
-
9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
10陈天乐,都时昆.虚拟经济背景下对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再解读[J].商业时代,2008(29):9-10. 被引量:2
-
1刘晓欣.虚拟经济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J].新华文摘,2009(6):56-59. 被引量:1
-
2李虹萱.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看美国金融危机[J].科技经济导刊,2016(22).
-
3李虹萱.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看美国金融危机[J].全国商情,2016(21):79-79.
-
4吉伦奇.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1(29):1-2.
-
5汪冰,金迪.试析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现实性[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4,17(3):36-38.
-
6王丽.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J].时代金融,2007,0(4X):19-21. 被引量:2
-
7吴静.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8X):68-68.
-
8郭林涛.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引发的思考[J].决策探索,2015(16):12-13. 被引量:1
-
9张兴亮,朱炳元.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文本探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3):6-11. 被引量:2
-
10黄玉荣,张开聚.试论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J].山东经济,1989(6):1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