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晚明江西的戏曲面貌与汤显祖剧作的腔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认真描述了晚明江西、特别是临川地区声腔变化的基本面貌,对青阳、海盐、昆山等重要声腔在江西的流变情况作了比较细致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就众说纷纭的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作者
黄振林
机构地区
东华理工学院中文系
出处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6-19,22,共5页
Journal of Xiamen Educational College
基金
2005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汤显祖与明代江西声腔研究>(YS0508)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中国戏曲研究
汤显祖
海盐腔
昆山腔
宜黄腔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徐朔方.
《牡丹亭》和昆腔[J]
.文艺研究,2000(3):91-97.
被引量:11
2
王芷章.
昆山腔分布概况[J]
.戏曲艺术,1981,2(4):96-102.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沈碌集》.上海古藉出版社.
2
《吟香堂曲谱》附录(1789).
共引文献
12
1
赵山林.
试论戏曲传播中的文学与音乐关系[J]
.戏剧艺术,2005(4):27-32.
被引量:2
2
黄振林.
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研究述评[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4):4-8.
被引量:4
3
蔡际洲.
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角度[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1):78-83.
被引量:18
4
朱伟明.
《牡丹亭》与昆曲的审美特征[J]
.中华戏曲,2006(2):92-101.
5
叶宝奎,李超.
南曲用韵与清三部南曲韵书研究述论[J]
.艺术百家,2009,25(3):117-124.
被引量:1
6
尹丽丽.
从《牡丹亭》舞台传播看传统戏曲的传承[J]
.昆明学院学报,2012,34(5):60-63.
7
蔡际洲,胡建.
当代戏曲音乐研究概观(1950-2011)——来自“中国知网”的研究报告[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31(4):14-21.
被引量:10
8
时俊静.
“花雅之争”研究中的歧见与困境[J]
.戏剧艺术,2014(6):9-18.
被引量:5
9
许洁,曹金.
论昆曲《牡丹亭》的历史变迁——基于“社会音乐学”视角的分析[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7,27(3):193-197.
10
陈志勇.
明代戏曲史上“临川派”相关问题新证——以汤显祖与同乡曲家交游的史实为基础[J]
.文艺理论研究,2018(3):129-140.
1
苏子裕.
汤词端合唱宜黄——再论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J]
.中华戏曲,2012(1):239-248.
2
黄振林.
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研究述评[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4):4-8.
被引量:4
3
程小青.
契合中的矛盾——试论李渔的戏剧主张与实践[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7(4):20-22.
被引量:1
4
邓小秋.
《金瓶梅》与“海盐腔”(二)[J]
.戏曲艺术,2001,22(3):102-102.
5
朱仰东.
再论汤本原著《牡丹亭》的声腔问题[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1):76-80.
被引量:1
6
丁国祥.
《汉宫秋》:从史卷到舞台解读王昭君[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7(4):6-8.
被引量:2
7
黄仕忠,仝婉澄.
日本的汤显祖剧作研究史概说[J]
.戏曲研究,2016(3):55-73.
8
刘铭.
《金瓶梅》成书年代小考[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2):27-28.
被引量:1
9
李雪萍.
明、清两代“宜黄腔”的概念内涵与赣东民间演剧[J]
.戏剧文学,2010(6):99-101.
被引量:1
10
安葵.
戏曲理论建设与发展[J]
.民族艺术,1997(1):11-15.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