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与应用
被引量: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煤是一种多孔性固体,对气体具有吸附能力。煤的自燃根本导因在于表面的吸氧,在低温、常压下它对氧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的吸附规律。论述了基于此理论提出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专用仪器及其应用。
作者
戚颖敏
钱国胤
机构地区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出处
《煤》
1996年第2期5-9,共5页
Coal
关键词
煤
自然火灾
色谱吸氧法
吸氧量
分类号
TD752.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TQ534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4
引证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241
同被引文献
84
1
仲晓星,王德明,尹晓丹.
基于程序升温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法[J]
.煤炭学报,2010,35(S1):128-131.
被引量:86
2
刘朝文,陆伟,徐俊.
煤自燃过程控制步骤的分析[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36(S1):206-207.
被引量:6
3
谢振华,金龙哲,刘向来.
煤炭自燃预测预报技术及其应用[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4):59-62.
被引量:20
4
何启林,王德明.
TG-DTA-FTIR技术对煤氧化过程的规律性研究[J]
.煤炭学报,2005,30(1):53-57.
被引量:39
5
刘剑,陈文胜,齐庆杰.
基于活化能指标煤的自燃倾向性研究[J]
.煤炭学报,2005,30(1):67-70.
被引量:69
6
秦波涛,王德明,李增华,马汉鹏.
以活化能的观点研究煤炭自燃机理[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1):11-13.
被引量:41
7
梁运涛,罗海珠,高成梁.
煤吸附氧的过程特性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1):71-73.
被引量:13
8
陆伟,王德明,周福宝,戴广龙,李增华.
绝热氧化法研究煤的自燃特性[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4(2):213-217.
被引量:50
9
贾海林,余明高,潘荣锟,郑立刚.
煤吸附流态氧特性的测定及其自燃原因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2):112-114.
被引量:6
10
何启林,王德明.
煤水分含量对煤吸氧量与放热量影响的测定[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4(3):358-362.
被引量:54
引证文献
23
1
魏缘.
煤矿相关鉴定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及建议[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21,47(8):33-34.
2
李大伟,王德明,顾俊杰,戚绪尧,仲晓星,黄本斌.
煤物理吸氧量随温度及粒径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08,36(2):42-44.
被引量:8
3
陆伟,王德明,戴广龙,仲晓星.
煤物理吸附氧的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4):6-10.
被引量:22
4
陆伟,王德明,仲晓星,周福宝.
基于活化能的煤自燃倾向性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35(2):201-205.
被引量:75
5
周英,南华.
特厚易自燃煤层综放开采采空区“三带”划分研究[J]
.中国煤炭,2006,32(2):32-34.
被引量:10
6
马汉鹏,陆伟,王德明,戴广龙,仲晓星.
煤自燃过程物理吸附氧的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06,34(7):26-29.
被引量:25
7
张俊燕,张英华,黄志安.
煤层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法测定实验研究[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6,58(4):42-43.
被引量:4
8
陆伟,王德明,仲晓星,周福宝.
基于绝热氧化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27(5):875-878.
被引量:20
9
肖普朝,张雪松.
煤的自燃倾向性与煤尘爆炸危险性的关系[J]
.徐煤科技,1997(2):30-31.
10
胡争国,仲晓星,王德明,戚绪尧,顾俊杰,胡朝仕.
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不合理性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8,36(8):49-52.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
241
1
贾廷贵,娄和壮,刘剑,曲国娜.
不同水分含量煤自燃过程热特性实验研究[J]
.煤炭学报,2020(S01):346-352.
被引量:26
2
陈思涵,方全国.
温和氧化对高硫无烟煤微观结构的影响[J]
.煤炭科学技术,2020,48(S01):199-207.
被引量:2
3
翟小伟,蒋上荣,王博.
水分对煤孔隙结构及自燃特性的影响研究现状[J]
.煤矿安全,2020,0(2):38-42.
被引量:9
4
孙瑞洁,贾喆,单亚飞,高飞.
阻化剂对矿井采空区CO2封存与防火影响[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409-415.
被引量:2
5
董红娟,卢悦,张金山,温磊,袁治国.
煤矸石自燃阶段特征与气体释放特性分析[J]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22,41(4):341-344.
被引量:3
6
贾廷贵,王树刚,郝宇,曲国娜,贾宝山.
煤自燃过程烷烃析出规律及氧化特性实验[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6):830-833.
被引量:6
7
马金凤,邵飞,黄新章,薛治家,徐有宁,史俊瑞.
低氧气氛下煤粉氧化特性实验研究[J]
.材料与冶金学报,2012,11(3):222-227.
被引量:1
8
朱红青,王海燕,和超楠,杨成轶.
氧体积分数影响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实验[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9):1153-1156.
被引量:5
9
刘朝文,陆伟,徐俊.
煤自燃过程控制步骤的分析[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36(S1):206-207.
被引量:6
10
邢立亭,武强,谷亚伟.
干旱地区矿区顶板水力性质变异机理[J]
.煤炭学报,2013,38(12):2196-2201.
被引量:4
1
张俊燕,张英华,黄志安.
煤层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法测定实验研究[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6,58(4):42-43.
被引量:4
2
刘晓芳.
小议色谱吸氧法测定煤的自燃倾向性的各参数之间关系[J]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3):333-333.
3
郭玉,南斗魁.
挤压爆破测试系统及其专用仪器[J]
.世界采矿快报,1990,6(15):12-13.
4
戚绪尧,王德明,仲晓星,李大伟.
煤低温阶段吸氧特性的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08,36(3):58-61.
被引量:19
5
路丽.
色谱吸氧法测定煤的自燃倾向性方法改进研究[J]
.煤炭与化工,2015,38(5):151-153.
被引量:3
6
李奇.
高温矿井瓦斯吸附规律模拟实验研究[J]
.煤炭技术,2015,34(2):119-120.
被引量:1
7
陆伟,王德明,戴广龙,仲晓星.
煤物理吸附氧的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4):6-10.
被引量:22
8
张腾腾,李丽,张帅.
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方法探讨[J]
.山东煤炭科技,2015,33(9):191-193.
被引量:1
9
杨明鹏,王玲.
浅谈煤的自燃倾向性[J]
.中国科技博览,2011(36):30-31.
10
山口千春,王开达.
沥青质量的鉴定方法[J]
.国外炼焦化学,1989,8(4):43-46.
煤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