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育的多元合力与张力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道德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恢弘丰富,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充分利用中华民族善于集思广益的特征,依靠多元合力有利于取得德育的成功。同时寻求新的张力亦能促进德育的发展。
作者
任水才
机构地区
杭州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9-121,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传统德育
多元合力
新的张力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58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朱小蔓,其东.
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J]
.教育研究,2005,26(3):3-12.
被引量:136
2
龙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J].理论学刊,2000,(7).
3
王伦光.
论价值追求与人的全面发展[J]
.浙江社会科学,2004(2):132-137.
被引量:12
4
陈安金.
道德法律化:意义及其限度[J]
.浙江学刊,2004(4):174-176.
被引量:8
5
胡建,高玉泉.
人的需要结构发展趋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求索,2004(10):169-171.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唐凯麟,曹刚.
论道德的法律支持及其限度[J]
.哲学研究,2000(4):61-67.
被引量:56
2
马长山.
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关系及其实践把握[J]
.法学研究,1999,21(1):2-16.
被引量:159
3
谭俊杰.
论人的需要与价值追求[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2):26-33.
被引量:12
4
范进学.
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J]
.法学评论,1998,16(2):37-44.
被引量:171
5
王一多.
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兼论经济生活、道德和政治法律的关系[J]
.哲学研究,1997(1):7-12.
被引量:110
6
张岱年.
论价值的层次[J]
.中国社会科学,1990(3):3-10.
被引量:79
7
朱小蔓,其东.
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2004(10):32-35.
被引量:94
8
郑永流.
法的有效性与有效的法──分析框架的建构和经验实证的描述[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2):23-40.
被引量:85
9
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15.
10
[美]马克·A·卢兹.《经济学的人本化—溯源与发展》[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1页.
共引文献
158
1
梁莹.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0):92-95.
被引量:4
2
张旋,姜洪雷.
“体验—反馈式”德育模式的实践探索[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21(1):55-57.
3
卢静.
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J]
.理论观察,2022(5):156-158.
4
张婷.
现代儿童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家庭道德教育功能的复归[J]
.当代家庭教育,2024(5):16-19.
5
方晓明.
浅析信息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19(3):243-246.
被引量:1
6
李锋,杨学勇,齐学军.
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6):80-81.
被引量:7
7
罗伟.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探析[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23(7):71-75.
被引量:4
8
金诚,邓和平.
试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制度性与开放性[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1(6):66-68.
被引量:3
9
刊丙高,王志刚.
优秀影视文化对青少年德育的提升[J]
.管理观察,2008(14):165-166.
被引量:1
10
陈光全.
小学德育课程的儿童观[J]
.思想理论教育,2013(20):51-5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
1
岳伟,王坤庆.
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2):1-6.
被引量:165
2
鲁洁.
道德教育:一种超越[J]
.中国教育学刊,1994(6):2-8.
被引量:151
3
朱小蔓,其东.
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J]
.教育研究,2005,26(3):3-12.
被引量:136
4
冯建军.
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6-90.
被引量:85
5
吴俊清.
大学德育:功能嬗变与本体回归——基于意识形态与道德之间的张力的认识[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54-56.
被引量:8
6
王全文,刘国强.
关于新时期德育发展张力的思考[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22(3):5-7.
被引量:2
7
车广吉,丁艳辉,徐明.
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尤·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启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55-160.
被引量:104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9
[美]麦金泰尔 龚群译.德性之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88-89.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
引证文献
2
1
赵岗宁,区靖珺.
“以人为本”学校德育新模式的构建[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6):29-31.
被引量:1
2
陈华.
留守与超越:高校德育的主体间性及其张力[J]
.高教探索,2014(5):146-149.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洪信.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新校园(中旬刊),2017,0(8):12-12.
被引量:6
1
陈禹,黄宝国.
基于有效的学校管理 打造优质的学校教育[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28(12):4-5.
2
陈秋苹,曹玉兰.
学前师资招聘引发的合力培养诉求与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2014(7):89-91.
被引量:6
3
余维武.
德育的可能——从先秦儒家的视角看苏格拉底对美德是否可教问题的探讨[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1):34-39.
被引量:4
4
苏文虹,崔立华.
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观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启示[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62-64.
被引量:2
5
龙秋梅,刘莉莉.
美国阿拉斯加州中小学教师评价标准之研究——以安克雷奇学区为例[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1):22-25.
被引量:1
6
张鹏.
做一个宽容有方的领导[J]
.党政论坛,2005(6):42-42.
7
宋玉坤.
你生过病吗[J]
.快乐作文(低年级版),2012(5):21-21.
8
李雅杰.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新探索——评《中国精神教育读本》[J]
.当代教育科学,2015(7).
9
杨春楠.
文学为历史添彩 历史为文学加蕴——谈中学历史教学与文学的结合与渗透[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9(1):54-56.
被引量:2
10
洪方煜.
教育,要教会学生什么?[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0(3):8-8.
求索
200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