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港口》
2005年第12期37-38,共2页
China Ports
同被引文献23
-
1王海平.区港联动 协调发展 建设自由贸易港区[J].港口经济,2004(4):47-47. 被引量:2
-
2阴南华.实施区港联动战略 建成国际化保税物流园区[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4,25(2):23-26. 被引量:5
-
3何力.扩大区港联动试点 促进港口经济提速[J].港口经济,2005(2):26-27. 被引量:4
-
4王泽宇,韩增林,李洋.现代物流业对大连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的拉动效应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2(2):31-35. 被引量:6
-
5王晓萍.宁波保税区区港联动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18(1):90-93. 被引量:2
-
6李俊红.城市道路交通量的统计及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5,21(05S):35-36. 被引量:2
-
7刘恩专.区港联动提高口岸物流国际竞争力[J].港口经济,2005(3):15-15. 被引量:2
-
8陈浩,陈双喜,王广宇.我国北方港口竞争力研究与大连港发展对策[J].集装箱化,2005,16(6):28-31. 被引量:2
-
9王维寿.“区港联动”业务的特点、构成及流程[J].中国港口,2005(9):39-40. 被引量:4
-
10郭振,王丽娜.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的现状与促进对策[J].物流科技,2006,29(1):45-47. 被引量:9
引证文献5
-
1于成学,武春友,王乐,樊宇.大连保税区区港联动的交通压力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2):19-23. 被引量:4
-
2赵红娟.大连从“区港联动”到“保税港”还有多远[J].北方经贸,2007(11):38-39.
-
3韩景,张翠丽.“东边道”铁路建设对大连保税港的影响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2):129-134.
-
4刘赟.大窑湾保税港促进大连创新型城市建设[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2):56-60.
-
5贾晓航,李峥,王清月.基于钻石模型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日韩合作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35):162-163.
-
1刘自金,纪建悦.“区港联动”与我国的加工贸易[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5):56-59. 被引量:1
-
2陈健进.广州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初探[J].广东经济,2008(10):43-45.
-
3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J].上海改革,1995(3):47-47.
-
4陈兴鹏,康尔泗.甘肃土地资源管理的经济地理学思考[J].干旱区地理,2001,24(2):161-164.
-
5李曼.区港联动——天津自由港发展的必由之路[J].水运工程,2009(10):85-90. 被引量:5
-
6徐丹.CWPE2010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蓬勃发展的塑胶市场[J].国外塑料,2009,27(11):77-77.
-
7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日照石臼港和岚山港口岸新建码头泊位对外启用的批复[J].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16,0(3):43-43.
-
8高层动态——温家宝一行考察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5):10-10.
-
9信息集束[J].中国工程咨询,2004(11):52-54.
-
10青岛:保税区[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5,19(12):5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