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电视传播中潜在道德问题探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电视媒体不仅是引导舆论、调控受众心理的有效工具,而且它还有其道德属性。然而,不容乐观的是,由于社会上存在消费性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上一些群体低下的观赏趣味,以及媒体商业化的运作机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电视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道德缺陷”问题不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不断使人们感到忧虑。这一道德问题既有显在方面的也有其潜在方面。对于显在方面的(诸如电视报道中所涉及的通奸情杀、艳色诱利、暴力血腥、绯闻隐私等等)道德问题,学界已有不少文章对此进行过批评、讨论,而对于潜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学界则鲜有涉及。然而,就问题的危害性而言,潜在的道德问题不仅造成消极的社会影响,有损于电视媒体的良好形象,而且还由于它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使电视媒体经常陷入种种困扰与困惑之中,成为靠体制的力量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也正是缘于此,我们探析电视传播中潜在的道德问题,不仅有其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作者 赵刚健
出处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95,共5页 Journalism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张国良,姜红.“再现”背离了新闻的真实性——对电视新闻“再现”镜头的刍议[J].传媒观察,2004(4):46-47. 被引量:2
  • 2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马克·法克勒,凯西·布里顿·麦基.《媒体伦理学》.张晓辉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
  • 3《只因母亲没买张国荣CD碟,大连少女以身殉偶像》.新浪网 http://news.sina.com.cn/s/2003—07—10/03487312004 shtml.
  • 4《青少年崇拜偶像悲剧不断》.新浪网 http://news.sina.com.cn/s/2004-08-16/01527311474.shtml.
  • 5[美]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马克·法克勒,凯西·布里顿·麦基.《媒体伦理学》.张晓辉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