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35
-
1梁书杰.对网络语言规范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5(6):191-193. 被引量:10
-
2李艳,韩金龙.IRC——聊天室非语言交际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3(6):7-11. 被引量:9
-
3王登文,吴晓云.英汉网络语言语用探析[J].文教资料,2006(27):177-178. 被引量:1
-
4王鸿雁.汉语网络语言变体探析[J].社科纵横,2005,20(2):156-158. 被引量:5
-
5盛晓明.从公共性到主体间性——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转向[J].浙江学刊,1999(5):58-63. 被引量:14
-
6冉永平.话语分析的语用学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1):14-17. 被引量:22
-
7李晓敏,赵连志,张雷.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初探[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21(2):183-184. 被引量:4
-
8邱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3):57-58. 被引量:39
-
9李存.网络语言对网民心理的折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45-47. 被引量:13
-
10李梅.谈网络语言的语词类型、特点及规范[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4(3):48-50.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5
-
1夏云庆,黄锦辉,张普.中文网络聊天语言的奇异性与动态性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7,21(3):83-91. 被引量:8
-
2QQ[J].企业家天地,2009(3):12-12.
-
3刘亚丽.网民网络语言的心理因素探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5):131-136. 被引量:9
-
4孙雅静,高凤翔.网络流行语的语境顺应性研究[J].海外英语,2011(7X):326-327. 被引量:1
-
5黄建宏,肖显富.QQ互动建构的常人分析[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09,0(9):135-136.
二级引证文献18
-
1张全,袁毅.基于汉语字义基元化的新词处理分析[J].微计算机应用,2010,31(3):63-66.
-
2宋艳旭.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J].科技创新导报,2011,8(4):45-45. 被引量:4
-
3张厦,吕培,王秋菊.网民舆论非理性心理成因初探——以“中华女事件”为例[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3(1):122-123.
-
4张瑛,张娅婷.动态文本会话抽取技术研究[J].电视技术,2011,35(11):84-87.
-
5申欣.亲属称谓词语在网络环境下的新用[J].语文知识,2011(3):96-97. 被引量:2
-
6黄九鸣,吴泉源,刘春阳,张旭,贾焰,周斌.短文本信息流的无监督会话抽取技术[J].软件学报,2012,23(4):735-747. 被引量:19
-
7陈敏哲,白解红.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回顾、问题与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1(3):130-134. 被引量:30
-
8李永红.汉语网络语中的英语借词透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10):84-87. 被引量:5
-
9朱倩.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问题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2):103-103. 被引量:2
-
10王婧.网络语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科教文汇,2012(35):16-17.
-
1李兰兰.网络词语背后的文化心理及其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4-115. 被引量:13
-
2吕玉丰,小月.“雷词”大搜索[J].高中生(快乐阅读),2009(1).
-
3郭梦音.从互文理论探析微博新闻[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9):15-16. 被引量:1
-
4秦毅,雷海峰,贺红岩.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语翻译原则及方法[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0(39):93-93.
-
5胡月月,杨玲.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3):80-86. 被引量:3
-
6周贵臣.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模式[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85-88. 被引量:7
-
7张礼敏.网络流行语翻译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5):121-124.
-
8网络“雷人”汉字大搜底[J].中外企业文化(保险文化),2009(6):83-83.
-
9任海擎.网络语言称谓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X).
-
10丘成桐.数学之基本意义[J].数学教学通讯(数学金刊)(高考),2008(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