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国前毛泽东的政治动员思想探析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政治动员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他论述了我党进行政治动员的原因,政治动员必须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方法,提出必须加强政治动员主体建设。
作者
林伟京
机构地区
嘉应学院政法系
出处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1,共4页
Mao Zedong Thought Study
关键词
毛泽东
政治动员
思想
中国共产党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04
同被引文献
17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9
1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2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0,374.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9.
5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91,105,40,43,19,20.
6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12.
7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8,1438-1439.
8
.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43.
9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9,307,426,431.
共引文献
204
1
张亚.
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的内在本质[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8-9.
2
吴宏亮.
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党员教育的历史经验[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47-50.
被引量:2
3
李方祥.
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学术研究论纲[J]
.宁夏党校学报,2004,6(3):13-19.
4
陈占安.
准确把握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原则的科学内涵[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1-6.
被引量:9
5
赵传海.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卓越贡献[J]
.社会主义研究,2004(4):60-62.
被引量:7
6
高心湛.
论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学习运动的特点[J]
.许昌学院学报,2004,23(3):87-89.
被引量:2
7
周新华,鲜于浩,潘利红.
毛泽东、刘少奇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在酝酿前后的探索[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6):79-83.
8
张文娴,常宝红.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轨迹[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6):104-107.
被引量:2
9
霍福广.
略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理论与实践[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16-19.
10
邱守娟.
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新探[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18(2):53-57.
同被引文献
171
1
张昭国.
论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政治动员[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3):1-4.
被引量:1
2
陈华森.
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模式研究[J]
.党史文苑,2004(8):82-84.
被引量:2
3
肖小华.
中央苏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及经验[J]
.理论月刊,2009(10):177-179.
被引量:6
4
黄兢.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评析[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4):52-54.
被引量:10
5
黄兢.
试论邓小平的政治动员思想[J]
.百色学院学报,2003,17(2):31-33.
被引量:2
6
樊宾.
论苏区的节庆文化及其特点[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1):134-140.
被引量:7
7
吴晓荣.
略论中央苏区的革命标语[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1):141-145.
被引量:9
8
吕峰.
政治发展视域中的政治动员:反思与重构[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8(4):82-85.
被引量:1
9
黄勇.
认知与认同:建国初期广东首次普选的政治动员[J]
.黑龙江史志,2012(17):57-59.
被引量:1
10
刘勉玉,周声柱.
刘少奇与中央苏区的工人运动[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9(4):10-1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路阳.
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共政治动员问题的研究综述[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3(4):85-97.
被引量:4
2
林伟京.
叶剑英政治动员思想与实践的特点[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3):94-97.
3
杨正军,张纵远.
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20(3):172-176.
被引量:1
4
苏剑.
中央苏区政治动员研究述评[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20(2):97-10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何先成.
川陕苏区妇女运动中的政治动员方式研究[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71-78.
被引量:1
2
何先成.
川陕苏区妇女运动中的政治动员路径及效应[J]
.苏区研究,2019,0(6):45-59.
被引量:2
3
苏剑.
中央苏区政治动员研究述评[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20(2):97-105.
被引量:1
4
何先成,刘欣琛.
政治动员视角下的川陕苏区群众大会研究[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85-91.
5
黄志辉.
“保卫苏维埃!”:《红色中华》经济动员研究黄志辉[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8(5):5-24.
被引量:15
6
李博强,蒋炜.
《盐场杂志》与中国共产党在两淮盐场的政治动员[J]
.盐业史研究,2021(3):51-60.
被引量:1
1
黄兢.
试论邓小平的政治动员思想[J]
.百色学院学报,2003,17(2):31-33.
被引量:2
2
谭拓,谭献民.
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政治动员思想的形成及“四个要素”[J]
.青海社会科学,2015(6):145-150.
被引量:1
3
奈方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因素分析[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2):154-155.
4
仝华.
对于1921年1月毛泽东的两次发言和一封信的研读[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1):5-7.
5
吴玲,葛金国.
学习毛泽东德育思想改善学校德育工作[J]
.教育学术月刊,1994(2):1-4.
6
商光美.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思考[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27-31.
被引量:3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