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转换”、“流散”、“隐喻”、“抗争”与日据时期台湾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专辑集中讨论了台湾文学研究的一系列前沿问题:当前台湾文学的主流;"重写台湾文学史";台湾文学的史料发掘的意义;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新空间的展开;"现代性"与台湾文学研究;分析台湾文论的后结构转型及其影响;提出从文本的语言形态进入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的理念.
作者
李诠林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8-121,共4页
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台湾文学
日据时期
流散
隐喻
抗争
语言转换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1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南帆.文学理论新读本,2002.
2
温家宝.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后总理记者招待会.
3
李进益.日据时期长篇通俗小说的创作及主题探究--以徐坤泉、吴漫沙作品为主.
4
黎湘萍.民族抗争中的台湾文学,2002.
5
李诠林.
吕赫若小说文本的文化隐喻功能[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5-90.
被引量:6
6
黄美娥.铁血与铁血之外:阅读"诗人吴浊流",2002.
7
邱贵芬."发现台湾"--建构台湾后殖民论述,1998.
8
汪毅夫.
语言的转换与文学的进程 关于台湾文学的一种解说[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1):201-217.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61
1
周青.
吕赫若晚年的中文作品评析[J]
.台湾研究,1998(3):88-93.
被引量:1
2
陈映真.
论吕赫若的《冬夜》——《冬夜》的时代背景、审美上的成就和吕赫若的思想与实践[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4):103-111.
被引量:4
3
吕正惠.
吕赫若与战争末期台湾的“历史现实”——《清秋》析论[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3):67-71.
被引量:3
4
张目.
隐喻:现代主义诗歌的诗性功能[J]
.文艺争鸣,1997(2):57-67.
被引量:6
5
朱小安.
试论隐喻概念[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17(3):12-18.
被引量:12
6
张瑞德.
《隐喻》:诗学新论[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8(5):112-116.
被引量:3
7
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184页.
8
特伦斯·霍克斯.论隐喻[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2..
9
吕赫若著 林至洁译.吕赫若小说全集,台湾第一才子[M].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1995..
10
李诠林.西川满台湾民俗题材文学:文化殖民神话的潜在证伪[J].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4,(2).
共引文献
10
1
朱立立,刘小新.
近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观察[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8):107-112.
2
李诠林.
吕赫若小说文本的文化隐喻功能[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5-90.
被引量:6
3
刘登翰,朱双一,刘小新,朱立立,李诠林,蔡志诚.
台湾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笔谈)——关于台湾文学答客问[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05-110.
被引量:4
4
李诠林.
台湾现代文学(1923-1949):“边缘”、“转换”缠绕流动下的中华文化持守[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2):104-108.
5
梁桂莲,刘川鄂.
饱含着真实生命体验的睿智之思--张执浩诗歌艺术论[J]
.江汉论坛,2009(1):110-114.
被引量:5
6
张卫中.
台湾乡土小说中的“杂语”现象[J]
.兰州学刊,2012(6):51-55.
7
李天紫.
文化隐喻多维度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5):118-122.
被引量:5
8
袁勇麟.
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学谱系——世界华文文学中的旧体诗词[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3(3):1-10.
被引量:1
9
张雪梅.
吕赫若小说《玉兰花》隐喻功能探析[J]
.参花(下),2017,0(6):76-78.
10
朱立立,林娟芳.
华文文学版本差异问题析论[J]
.东南学术,2021(1):210-220.
1
朱双一.
台湾文学“现代性”研究的提出及回顾[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10-113.
被引量:2
2
刘登翰,朱双一,刘小新,朱立立,李诠林,蔡志诚.
台湾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笔谈)——关于台湾文学答客问[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05-110.
被引量:4
3
刘小新 ,朱立立 .
台湾文学批评的后结构转向[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14-118.
4
蔡志诚.
文化视域、历史脉络与文学的精神测绘——台湾文学研究的新空间[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22-125.
5
席力飞.
从结构到后结构[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11):144-145.
6
花娟.
从互文本看《赎罪》中布里奥妮的成长[J]
.怀化学院学报,2013,32(3):73-74.
7
郑红莲.
从后结构主义视角看《呼啸山庄》[J]
.电影文学,2009(20):92-93.
8
李晔,张先飞.
2013年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述——以河南省为例[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5):48-52.
9
任动.
《上海屋檐下》的互文性解读[J]
.戏剧文学,2007(7):62-65.
被引量:2
10
荣松.
闽籍作家与文学研究会[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30-36.
被引量:1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