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交换价值、自我意识与现代性的大分裂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哲学话语中的现代性首先表现为主体自由,也就是人们对自身历史境遇的总体性反思与批判,这是基于交换价值的普遍性而生发出来的意识共同体。作为交换价值与自我意识之统一体的商品拜物教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别构成了现代性的基础和动力,抽象劳动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也是现代性大分裂的源头所在,抽象和具体的对立构成了现代性的初始矛盾。
作者 夏林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6,共6页 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2

  • 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33页.
  • 2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74页.
  • 3Michel Foucault, Beyond Structuralism and Hermeneutic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2,P216.
  • 4The Foucault Reader, edited by Paul Rabinow, New York ,1984, P42.
  • 5Zygmunt Bauman, Modernity and Ambivalence ,Cambridge : Polity Press, 1991, P. 4.
  • 6Anthony Giddens,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p1.
  • 7[法]波德莱尔 郭宏安 译.《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300页.
  • 8阿多尔诺 施密特 张伟译.《整理往昔有什么意义?》[A].施密特,张伟译.《历史和结构》[C].重庆出版社,1993年.第2页.
  •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97页.
  • 10[匈牙利]阿格妮丝·赫勒 衣俊卿 译.《日常生活》[M].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10页.

共引文献739

同被引文献18

  • 1陈伟.试论施米特政治理论的基本逻辑[J].南京社会科学,2007(7):61-67. 被引量:2
  • 2[德]施米特.《宪法学说》,刘锋译,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5、107-108、364、328、329、371、370、224、334、227页.
  • 3程文熙.《君劢先生之言行》,《张君劢先生70寿庆纪念论文集》,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55年,第17、18页.
  • 4张君劢.《德国新共和宪法评》,《宪政之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55、257、257、261、262、265、268、265、268、268、268-269、266、266-267、283-284页.
  • 5张君劢.《新德国社会民主政象记》,商务印书馆,1922年,第171页.
  • 6张君劢.《开国前后言论集》,正中书局,1971年,第20-21页.
  • 7张君劢.《德国新宪法起草者柏吕斯之国家观念及其在德国政治学说史上之地位》,《宪政之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50、352页.
  • 8[德]施米特.《政治的概念》,刘宗坤等译,世纪出版集团,2004年,第191、257页.
  • 9张君劢.《德国及其邦宪法对于世界法制史上之新贡献》,《宪政之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04、304页.
  • 10张君劢.《内的政治与外的政治》,《宪政之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17页.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