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系统而深刻地提出了关于“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观点。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主要是从与人相关的四个方面的关系来论述的。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
宋德勇
机构地区
北京交通大学
出处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共4页
Truth Seeking
关键词
马克思
和谐社会
现实意义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0175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0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6.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39.
9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R].,2005-02-19..
共引文献
10175
1
黄祥红.
一脉相承 原则永存——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5(1):20-23.
2
陈树林.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深层解读[J]
.学习与探索,2004(4):27-29.
被引量:7
3
黄大建.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科学性解析[J]
.求实,2004(8):15-17.
4
颜长青,刘俊.
论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的自觉性[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114-117.
5
初文杰.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与人的全面发展[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25(4):121-123.
被引量:5
6
李春梅.
全球化动力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266-269.
被引量:2
7
张丽.
全球化阶段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270-273.
8
冯达成.
论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原则[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9):29-31.
被引量:10
9
杨昌宇.
自由:法治的核心价值[J]
.北方论丛,2004(5):120-123.
被引量:3
10
肖祥.
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反对权力拜物教[J]
.理论探讨,2002(4):55-5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8
1
冯之浚.
和谐社会构建概说[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19-22.
被引量:1
2
曾繁仁.
论美育的现代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27-31.
被引量:46
3
管华.
“和而不同”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
.决策与信息,2005(4):31-32.
被引量:1
4
虞崇胜.
和而不同:和谐社会政治文明的精髓[J]
.东南学术,2005(2):11-17.
被引量:6
5
江畅.
和谐社会与优雅生存[J]
.哲学动态,2005(3):3-5.
被引量:26
6
贾建芳.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3):20-27.
被引量:27
7
李宝玉.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品格与价值取向[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10):68-70.
被引量:1
8
陈亚萍.
和而不同——和谐社会之和谐[J]
.学术交流,2005(12):151-154.
被引量:2
9
李松龄,唐义德.
和谐社会的生产力[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27(1):3-8.
被引量:3
10
王岗峰.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68-7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6
1
于建业.
“和而不同”哲学思想在和谐校园助学体系建构中的现实价值[J]
.教育与职业,2007(20):41-43.
2
刘中祥.
浅析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4(3):46-47.
3
魏传成.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和谐意识的培养[J]
.学理论,2011(33):193-194.
4
周家华.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中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榆林学院学报,2013,23(1):6-8.
5
吴树波.
审美、休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青年与社会(下),2013(10):228-234.
6
晏立农,于德晶.
天人合一与灵肉和谐[J]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70-7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朱立华.
拉斐尔前派“灵肉一元”文化观述论[J]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5,24(1):60-64.
被引量:3
2
鲁文婧.
灵魂的安放:小说《迷羊》的启示[J]
.文学教育,2018,0(26):80-81.
1
刘中祥.
浅析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4(3):46-47.
2
陈世润,崔艳华.
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浅析[J]
.前沿,2007(9):16-18.
被引量:1
3
颜贇.
以人为本理念的继承和实践[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0(19):276-277.
4
邢继伟,孙梦思,关德芳.
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J]
.理论界,2014(11):13-18.
被引量:1
5
侯万福,申雁飞.
从四维一体化的角度看和谐社会[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6):828-831.
6
贺祥林.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J]
.江汉论坛,2006(1):24-26.
被引量:9
7
李磊.
马克思人本思想与以人为本的关系探析[J]
.商洛学院学报,2015,29(5):36-38.
8
赵铭.
邓小平理论的主线——发展生产力[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6):11-12.
9
于文俊.
论当代中国的发展目标模式[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6):34-38.
10
张世友.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赶超战略思想的科学发展[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2):147-150.
被引量:1
求实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