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7-69,共3页
Publishing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4
-
1尤小立.书评与文化建设——祝贺《博览群书》创刊二十周年[J].博览群书,2004(12):23-26. 被引量:2
-
2徐小丽,徐雁,万宇.网络时代的书评[J].中国图书评论,2004,27(7):4-7. 被引量:16
-
3汪琴.民国时期书评对书业发展的贡献[J].中国图书评论,2004,27(10):22-25. 被引量:3
-
4王生平.学术书评管窥[J].中国图书评论,2005,28(9):25-27. 被引量:1
-
5孙利军.出版评论与图书评论之比较[J].中国图书评论,2005,28(11):26-28. 被引量:5
-
6司莉.网络书评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5(11):67-72. 被引量:12
-
7仝冠军.中国网络书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出版,2006(1):40-41. 被引量:2
-
8胡璟.书评亟待规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3):128-130. 被引量:4
-
9朱怀强.意见传播:传播学范畴下的书评[J].中国图书评论,2006(8):91-94. 被引量:4
-
10刘舫.浅谈网络书评在科技图书策划中的积极作用[J].科技与出版,2007(1):25-2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9
-
1徐芳.西方出版期刊学术书评写作范式初探——以《出版研究季刊》为例[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2):54-57. 被引量:1
-
2张永山.充分发挥书评作用 提高图书利用率[J].图书馆论坛,2010,30(4):124-126. 被引量:15
-
3韩一红.微书评探析[J].图书馆论坛,2013,33(3):155-158. 被引量:10
-
4张麒麟.近五年(2008—2012)书评学研究综述[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4):28-32. 被引量:1
-
5林云,冯钊,曾林浩.从微博书评的发展谈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2(3):75-77.
-
6徐雁.“两个批评学者”与“五十个书评家”——论全民阅读推广下的“大众书评”与“在馆书评人”[J].图书馆论坛,2015,35(12):1-7. 被引量:8
-
7梁颖,陈雅.我国高校图书馆微书评服务方式的思考[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9):69-72. 被引量:1
-
8刘秀霞,孙留敏.沉默文体:中国教育史学评论数据分析[J].教育评论,2019,0(11):130-137.
-
9李博闻.非学术文献的隐含信息析取——以美国中央情报局Studies in Intelligence书评为研究对象[J].竞争情报,2022,18(5):2-13.
-
1吕志贵.在实践中自觉地提高新闻敏感炼就一双敏锐的“新闻眼”[J].记者摇篮,1998(9):39-40.
-
2徐开平.我的剪报与写作生涯[J].民营科技,2010(1):97-97.
-
3李海燕,林英,张盈芳.中国书评学著作题录[J].图书馆杂志,2007,26(4):95-96.
-
4王珍珍.浅析微书评发展的特征及问题[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3). 被引量:1
-
5滕肖澜.我与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缘分[J].小说界,2012(3):200-200.
-
6“国学大师季羡林系列”之《季羡林说写作》[J].工会博览,2007(02X):49-49.
-
7王泽华.自媒体时代下书评的第三次变革——以“罗辑思维”为例[J].新闻世界,2015(6):158-159. 被引量:4
-
8钱燕霞.略论以人为本书评机制的建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12):233-234.
-
9高建国.书评的空白[J].中国出版,2007(1):50-52. 被引量:4
-
10马晓伟.与文字相拥而舞[J].作文新天地(初中版),2012(12):3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