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达里特人与种姓压迫
被引量:2
Dalits and Caste Oppression in India
出处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62,共5页
Journal of World Peoples Studies
参考文献2
1 今日亚非(俄罗斯),2002,:39-39.
2 [印]辛哈 班那吉著 张若达 冯金辛 王伟译.《印度通史》[M].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12页.
同被引文献17
1 邱永辉.试论印度保留政策[J] .南亚研究季刊,1991(1):1-7. 被引量:7
2 扎草曼,张原.阶序格局下的祭司与国王——评路易·杜蒙的“古代印度的王权观念”[J] .民族学刊,2015,6(5):39-47. 被引量:1
3 熊坤新,严庆.印度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J] .国际资料信息,2007(1):23-26. 被引量:3
4 田建明.印度是怎样帮扶少数民族发展的[N].中国民族报.2006-12-08(5).
5 Sukhadeo Thorat. Affirmative Action India[N]. Policy Brief 14 February, 2006.10.
6 SM WITTEN. Compensatory Discrimination in India: Affirma- tive Action'as a Means of Combatting Class Inequality[J]. 21 Columbia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 (1982).
7 宋鸿雁,阎亚林.印度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以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和女性为例[J] .理工高教研究,2008,27(3):66-69. 被引量:4
8 曾晓东.美国“择校”中的争论:问题的性质及制度涵义[J] .比较教育研究,2008,29(10):22-25. 被引量:19
9 高明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表现、成因和应对[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142-153. 被引量:23
10 张学强,许可峰.“优惠政策”与“预留政策”——民族公平视域下的中、印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比较[J] .比较教育研究,2010,31(2):49-53. 被引量:10
1 季明.印度“贱民”的悲惨境况[J] .国际展望,1984(3).
2 吕鹏飞.结婚看种姓[J] .环球人物,2013(32):8-8.
3 张仪.印度种姓制度怎么来的[J] .党建文汇(上半月),2006(12):51-51.
4 赵莹莹.种姓制度对印度现代化进程的影响[J] .国际资料信息,2009(5):11-15. 被引量:2
5 佛教的创立[J] .中华儿女,2001,0(9):6-10.
6 郭良鋆.佛陀的社会观[J] .南亚研究,1996(Z2):47-53.
7 黄心川.印度十九世纪爱国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辨喜的思想[J] .哲学研究,1962(6):83-93.
8 韩东屏,刘旭.墨子思想中的“和谐”因子[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11(2):33-34.
9 孙明良.耆那教[J] .世界宗教文化,2000(2):45-47.
10 韩玉玲.佛教的起源与传播[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1997,23(1):8-11.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