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陈寅恪与中印文学关系
Prof. Chen Yinque and Sino-Indian Literary Relation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陈寅恪利用其对梵文的掌握,考证了印度佛典版本的真伪、佛经译者的归属,勘证佛经翻译中的误译,并阐述了自己的佛经翻译观。他从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角度入手,详尽考察了佛经文学与中国文体间的关系,仔细梳理了中国古典小说与外来佛经故事之间的渊源。这些对于理清中、印文学之间的关系,再现佛教与佛经故事在中原的流变情形,动态把握本土文学选择吸收、消化融合外来文学故事的全部过程,有着巨大意义。
作者
李群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亚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79-84,共6页
South Asian Studies
关键词
文学关系
陈寅恪
中国
印度
佛经翻译
古典小说
佛经故事
文学影响
佛经文学
文学选择
分类号
I109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A].胡守为.《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前言》[C].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2页.
2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敦煌本唐梵对字音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77页.
3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大乘义章书后》[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62页.
4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大乘起信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67页.
5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敦煌本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演义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81,182,183,184,180,185页.
6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童受喻鬘论梵文残本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10,209,211页.
7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92,174,197页.
8
闻一多.《文艺的历史动向》[A]..《闻一多诗文选集》[C].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第136页.
9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须达起精舍因缘曲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74页.
10
.[A].陈寅恪.《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三国志曹冲华佗与佛教故事》[C].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6,37,40页.
1
陈红玉.
佛经文学翻译及其对我国古典文学的影响[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9(6):13-15.
被引量:1
2
陈开勇.
佛经文学的叙述者[J]
.河池学院学报,2006,26(1):47-50.
3
顾农.
鲁迅与唐代文学[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2):1-5.
4
邵雪萍.
略论谢灵运与佛经翻译[J]
.作家,2010(18):173-174.
5
赵杏根.
佛经文学中女性形象概观[J]
.中国文化研究,2000(4):70-74.
被引量:3
6
王晓杰.
佛经者,小说之母也——陈寅恪小说研究一瞥[J]
.现代中文学刊,1997(4).
7
高人雄.
试析什译《妙法莲华经》的文学艺术特色(下)——想像夸饰的奇特风貌[J]
.西域研究,2010(4):115-123.
被引量:5
8
高庆华.
文化视野下古代佛经翻译中的文质之争辨析[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2):85-88.
被引量:1
9
王挺.
佛经翻译与中古时期的言意之辩[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1):169-171.
被引量:2
10
喻杭.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佛经翻译对魏晋文学的影响[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62-63.
南亚研究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