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废墟、伤痕与伦理家园的重建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比较德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战后“废墟文学”和中国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的“伤痕文学”,分别对现代性的不同表现进行了一个批判尝试。同时,文章以康德和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思想为中介,提示出一条通过回归古典政治哲学而重建现代伦理生活世界的道路。
作者 柯小刚
机构地区 同济大学
出处 《中文自学指导》 2006年第1期43-48,共6页 Reviews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9

  • 1洪治纲.底层写作仅仅体现了道德化的文学立场[J].探索与争鸣,2008(5):33-34. 被引量:35
  • 2耿占春.地方与叙述[J].天涯,2007(4):20-23. 被引量:6
  • 3陈再见.张小年的江湖[J].厦门文学,2011(4):14-20. 被引量:1
  • 4孟繁华.由悲情向温暖的文学转变[N]深圳商报,2011.
  • 5李云雷.“内心的疼痛”如何表达[N]深圳商报,2011.
  • 6卡尔·曼海姆.卡尔·曼海姆精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60.
  • 7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94.
  • 8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72.
  • 9钟华生.深圳文学,还可以再好一点[N]深圳商报,2012.
  • 10吕绍刚.打工文学,寻梦城乡[N]人民日报,2012.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