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40例住院的病毒性脑膜脑炎病人的临床症状、脑脊液细胞学进行分析。标本经自然沉淀法或玻片离心法制片,常规采用迈格姬染色。必要时行CSF细胞学动态观察。结果:脑脊液细胞学分析异常者为98%,主要表现为:①早期:CSF细胞学可见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升高。②急性期:CSF细胞学特征是大量的淋巴细胞伴以少量单核细胞及单核样细胞,可见转化型淋巴细胞、淋巴样细胞和浆细胞均为免疫活性细胞。③亚急性期:仍可见多量的小淋巴细胞,转化型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与激活型单核细胞比例增高,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偶见嗜碱性粒细胞。④恢复期:以圆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此期仍可见白细胞吞噬细胞,但中性粒细胞少见。⑤慢性期:激活的单核细胞、激活的淋巴细胞及吞噬细胞增多为主,可见少量的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少量的嗜碱性粒细胞。结论:①脑脊液细胞学对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②可以间接反映病人的免疫功能并可以估计预后,临床观察脑脊液中免疫活性细胞出现早,比例高的病人恢复较快、预后较好。③本组2例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中均出现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出现提示可能与病情转入慢性期有关.
出处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6年第1期49-50,F0002,共3页
Practical Clinical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