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用京津科技人力资源优势 提高河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被引量:3
出处
《决策咨询通讯》
2006年第1期68-71,共4页
Decision-Making&Consultancy Newsletter
同被引文献25
-
1陈晓永.京津冀产业发展功能定位与产业集群空间分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26(6):49-56. 被引量:24
-
2彭红毅,刘宗霖.广东省各县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J].华南金融电脑,2009(2):48-49. 被引量:5
-
3周立群,罗若愚.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基础、制约因素与思路[J].北京规划建设,2005(4):108-110. 被引量:6
-
4周小萍,陈百明,王秀芬.区域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尺度效应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1):100-105. 被引量:8
-
5孙诚,冯之浚.自主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J].科学学研究,2006,24(3):460-465. 被引量:6
-
6王宏起,王雪原,王珊珊.产学研联盟:黑龙江省自主创新的重要模式[J].中国科技论坛,2006(4):16-18. 被引量:18
-
7陈宣庆.对环渤海地区加强区域合作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7(6):25-27. 被引量:7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
9戴宏伟,田学斌,陈永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
10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11.
引证文献3
-
1王宏起,周翠红.黑龙江省区域创新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7):128-130. 被引量:3
-
2王俊凤,崔永福,路剑.关于京津冀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4):24-27. 被引量:12
-
3唐圣利,朱云鹃,汪宝进.东部省份的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6):53-5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7
-
1吴海燕,刘晓晶.黑龙江省医药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7):10-12.
-
2徐新,高山行.基于建立测量指标的自主技术创新构念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9):46-52. 被引量:6
-
3董谦,王军,何玲.保定市基地型农业区位商分析及对接京津的策略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1):477-479. 被引量:3
-
4钱士茹,伍婷.区域人力资本开发差异比较研究——基于安徽省和浙江省发展差距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11):78-81. 被引量:4
-
5CHEN Jia-wei,QI Yan-bin,ZHAO Yu-fe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an 625014,China.Contrastive Research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Policies[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2(10):1-4. 被引量:2
-
6杜云飞,连建新,张爱国,胡宝民.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视阈下的农业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9-13. 被引量:19
-
7孙芳,刘明河,刘立波.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1):63-70. 被引量:63
-
8汪晓梦,张芹.安徽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绩效差异性评估与比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5-37. 被引量:1
-
9张敏,苗润莲,卢凤君,李梅,胥彦玲.基于产业链升级的京津冀农业协作模式探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3):407-411. 被引量:27
-
10胡芮.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5(11):44-44. 被引量:1
-
1刘起.草地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J].四川草原,1998(3):1-4. 被引量:32
-
2魏恋舻,李佳芹.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3(4):45-47.
-
3新发展理念是当今中国发展之道[J].共产党员(河北),2017,0(6):27-28.
-
4王节,邹宝德.打造自主创新产业集群 加快建设创新型合肥[J].安徽科技,2007(10):16-17.
-
5郭树栋.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企业导报,2010(12):5-7. 被引量:1
-
6张志斌,靳美娟.宝鸡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初探[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6):45-49. 被引量:6
-
7郭树栋.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企业导报,2010(11X):1-3.
-
8张备.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 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J].南方论刊,2009(5).
-
9管华诗,吴强明.科技创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7-12. 被引量:1
-
10邹积贵.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江苏对外经贸论坛,2010(4):7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