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会》
2006年第1期50-51,共2页
同被引文献17
-
1彭泗清.信任的建立机制:关系运作与法制手段[J].社会学研究,1999(2):55-68. 被引量:380
-
2王英俊,丁堃.“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产生的动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2):155-158. 被引量:17
-
3周静珍,万玉刚,高静.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3):70-72. 被引量:54
-
4杨文志.解析科技社团的发展历程[J].学会,2005(3):14-16. 被引量:9
-
5方舟子.黄禹锡造假事件的启示[J].科技导报,2006,24(2):7-7. 被引量:2
-
6王雪原,王宏起,刘丽萍.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3):71-73. 被引量:20
-
7周建,周蕊.论战略联盟中的知识转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5):84-89. 被引量:28
-
8全胜跃,黄崇明.我国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缺乏的原因及构建[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9(1):76-78. 被引量:7
-
9刘晓勘,侯新毅.北京市科技类社团发展对策研究[J].学会,2007(1):42-45. 被引量:5
-
10徐宗俦,孙云霞.遵循“三坚持”理念 不断探索学会改革[J].学会,2007(1):46-4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5
-
1王兵,周景山,李鸿伟.论科技社团社会公信力的生成机制[J].现代商业,2009(2):280-282. 被引量:2
-
2王兵,周景山,李鸿伟.论科技社团社会公信力的影响因素[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2008,7(8):122-123. 被引量:1
-
3王兵,周景山,李鸿伟.科技社团社会公信力生成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79-280. 被引量:3
-
4戚敏.产学研合作与科协创新模式的研究[J].学会,2010(12):32-35. 被引量:4
-
5刘书樵.低碳经济与企业家精神[J].科协论坛,2011(8):46-47.
二级引证文献10
-
1黄亚博,冯广清.学会核心竞争力初探[J].社团管理研究,2010(5):44-46. 被引量:6
-
2戚敏.产学研合作与科协创新模式的研究[J].学会,2010(12):32-35. 被引量:4
-
3戚敏.石油石化企业科技信用审计研究[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3,7(2):61-64.
-
4王宇良,戚雁俊.助力企业和惠利科技工作者的比较分析[J].学会,2013(7):19-26. 被引量:1
-
5戚敏,关宇光.科协助企惠工行动:一个平台和两个行动的层次设计[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2(1):14-22. 被引量:1
-
6严丽平.基于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的认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5):45-48. 被引量:3
-
7邱楷,李清垚.我国科技社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4):85-87. 被引量:2
-
8潘建红,卢佩玲.多元治理与科技社团公信力提升[J].科学管理研究,2018,36(4):13-16. 被引量:4
-
9杨书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社团理论研究发展文献综述[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9,23(1):268-288. 被引量:5
-
10周航,周衍.江苏省科技社团内部控制现状分析[J].数码设计,2018,7(14):79-80.
-
1渝科.重庆市科协开展科技社团改革与发展调研[J].科协论坛,2009(12):41-41.
-
2宋北辰.科技社团改革与法律保障[J].科协论坛,2000,15(3):12-13.
-
3冯长根.科技社团改革与科技发展的结合——在第三届海南省科技论坛上的讲话[J].学会,2006(2):3-5.
-
4孙楠.新形势下科技社团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J].学会,2013(9):45-48. 被引量:3
-
5张振明,林威.完善社团功能 推进社团改革[J].学会,2006(1):37-39. 被引量:2
-
6张炜哲.广东省学会研究会七大召开 大力推进科技社团改革发展[J].科技与生活,2012(8):78-79.
-
7黄春富.略谈地市学术团体改革的中心环节[J].学会,1997(Z1):74-74.
-
8上海科技社团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协论坛,2005,20(7):10-14. 被引量:1
-
9戚敏.科技社团参与决策咨询的SWOT分析[J].学会,2009(6):32-3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