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6-187,共2页
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
参考文献3
-
1周道鸾 张军.《刑法罪名精释》(第1版)[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7月.第134页,第657页,第670页.
-
2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编.《现行刑事法律司法解释厦其理解与适用》(第2版)[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6月.第192页.
-
3杨卫东.“冒名顶罪构成何罪?”[EB/OL].http://www.dffy.com,2005年3月24日.
同被引文献24
-
1清·石成金.《雨花香》,老根主编.《中国古代手抄本秘笈》,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版.
-
2古词《鸡鸣》,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606-607页.
-
3袁园.《身体与法律》,苏州大学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
-
4《隋书·刑法志》,唐·魏征等.《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708页.
-
5黄一农.《汉成帝与丞相翟方进死亡之谜》,《社会天文学史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页.
-
6清·郑振图.《治械斗议》,《魏源全集》,第14册,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435页.
-
7明·冯梦龙.《笑府》,老根主编.《中华谐谑十大奇书》,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版,第5657页.
-
8清·德福.《闽政领要》,陈支平编.《台湾文献汇刊》,第15册,九州出版社2005年版,第91-92页.
-
9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笔记小说大观》,第20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第261页.
-
10清·郭则澐.《十朝诗乘》,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四)》,林建福等校点,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513页.
二级引证文献7
-
1王霖.共犯间窝藏、包庇行为之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11):33-36.
-
2陈欢.自愿型虚假供述成因的多角度解读[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5(1):38-44. 被引量:6
-
3陈玺.从“亲眷申冤”到“刑及妻孥”:论唐代刑事诉讼中的女性[J].法学家,2015(3):164-175.
-
4刘少军,何沛军.虚假认罪认罚从宽案件防治机制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0(5):27-34. 被引量:2
-
5王志强.论清代刑案诸证一致的证据标准——以同治四年郑庆年案为例[J].法学研究,2019,41(6):189-206. 被引量:13
-
6李明,张如星.清代刑部对顶凶问题的治理[J].安徽史学,2022(1):39-46. 被引量:2
-
7富童.清代“顶凶”现象成因研究——以王树汶冤案为中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3(4):46-52.
-
1高警督.肇事人逃避赔偿怎么办?[J].道路交通管理,2003(5):25-25.
-
2苏振兴.指使交通肇事者逃逸行为的认定[J].决策与信息(下旬),2009(9):60-61.
-
3曾伟.交通肇事罪调研报告——以贵州省X县为例[J].品牌(理论月刊),2015(1):297-299. 被引量:1
-
4李雅君.浅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J].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0(9):82-82.
-
5金军.出逃的代价[J].现代交通管理,2001(9):29-29.
-
6胡彬宁.通过血迹定位认定交通肇事者1例[J].刑事技术,2004,29(6):35-36.
-
7交通肇事者将伤者送往医院后离去算逃逸吗?[J].当代审判,2003(8):48-48.
-
8李贵贤.交通肇事者“失踪”,能否申请对其妻先予执行[J].女性天地,2011(8):64-64.
-
9侯立敏.保安员协警抓获交通肇事者[J].中国保安,2011(19):75-75.
-
10李夏莲,李国平.对实践中几种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与处罚[J].法商论坛,2012(3):1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