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中国区域政策的调整方向
被引量:30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23,共9页
Study & Exploration
参考文献11
-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
3魏后凯等.中国工业布局凋整研究(内部研究报告)[R].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05-12..
-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J].学习导报,2005(11):4-13. 被引量:46
-
5魏后凯 陆大道.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A]..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
6李善同,侯永志.中国大陆:划分8大社会经济区域[J].理论参考,2004(7):10-12. 被引量:7
-
7王建.九大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构想[J].宏观经济管理,1996(10):21-24. 被引量:23
-
8王建.美日区域经济模式的启示与中国“都市圈”发展战略的构想[J].战略与管理,1997(2):1-15. 被引量:45
-
9魏后凯.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04—05.
-
10王洛林 魏后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政策措施[N].中国经济时报,2005—07—18.
共引文献114
-
1张艺帅,赵民.我国都市圈的空间界定、特征解析及分类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23(2):67-76. 被引量:5
-
2徐敏娜.公共投资建设管理市场化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2):353-356.
-
3张涛.浅论建设节约型社会[J].社科纵横,2007,22(6):51-52.
-
4吴鹏.村级党组织现实定位:政策与法律出现背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6-7.
-
5郭晓红,刘亦文,胡宗义.碳税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性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2):114-120. 被引量:2
-
6贾丽萍.转型与变化——谈20世纪90年代城市小说兴起之原因[J].云南社会科学,2004(4):129-133. 被引量:7
-
7陆立军,朱海就.长三角“四个中心”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6):753-757. 被引量:7
-
8赵树勤.自由的飞翔——知识经济时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趋势[J].理论与创作,2001(2):22-25. 被引量:7
-
9靳美娟,张志斌.大都市圈功能特征及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1):61-64. 被引量:14
-
10苗长虹.城市群作为国家战略:效率与公平的双赢[J].人文地理,2005,20(5):13-19. 被引量:26
同被引文献235
-
1苏红军.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举措[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5(1):101-103. 被引量:3
-
2陆大道.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机遇与任务[J].地理学报,2004,59(z1):3-7. 被引量:22
-
3刘再兴.综合经济区划的若干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5,5(6):45-49. 被引量:23
-
4王妍,杨秀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区域财政运行中的公平与效率[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3(S2):59-59. 被引量:1
-
5刘再兴.地区经济布局中的几个方向性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6,6(1):30-33. 被引量:2
-
6何钟秀.论国内技术的梯度转递[J].科研管理,1983,4(1):18-21. 被引量:26
-
7顾宗枨.新技术革命与“跳跃战略”再探[J].经济问题,1985(10):47-49. 被引量:2
-
8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梯度理论和区域经济[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3,4(2):5-6. 被引量:35
-
9陈敦义.关于综合经济区划研究[J].经济问题,1983(10):37-39. 被引量:1
-
10胡俊坤.我国地方税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4(7):47-5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30
-
1毕秋丽.加快我国地方税体系改革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8(12):123-125.
-
2朱道才.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进展与启示[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28(5):75-79. 被引量:12
-
3桂光.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9):80-81.
-
4魏后凯.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7(1):11-16. 被引量:18
-
5喻刚勇,丁贞栋.浅析中国区域非均衡发展和均衡发展战略[J].新西部(理论版),2007(03X):27-28. 被引量:4
-
6姜安印.主体功能区:区域发展理论新境界和实践新格局[J].开发研究,2007(2):14-17. 被引量:20
-
7张广海,李雪.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4):57-61. 被引量:75
-
8丁贞栋.和谐视野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J].世纪桥,2007(8):51-52. 被引量:1
-
9魏后凯.中国市场转型中的区域经济差距:社会影响与政策调整[J].开发研究,2007(4):1-8. 被引量:21
-
10朱道才,陆为群.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述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21-2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288
-
1锁利铭,李雪.从“单一边界”到“多重边界”的区域公共事务治理——基于对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合作的观察[J].中国行政管理,2021(2):92-100. 被引量:44
-
2杨俊博,吕拉昌.新时代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动向[J].特区经济,2020,0(2):67-70.
-
3刘西忠.省域主体功能区格局塑造与空间治理——以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18,0(5):36-41. 被引量:11
-
4樊杰,王亚飞,王怡轩.基于地理单元的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兼论黄河流域同长江流域发展的条件差异及重点[J].经济地理,2020,40(1):1-11. 被引量:133
-
5刘钰琪,邓永旺,王银,张博,王均瑶.吉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配套政策研究[J].规划师,2020(S02):30-35. 被引量:7
-
6袁海云.消费主义对我国西部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1):186-187.
-
7侯晨晨.我国大都市区治理模式、困境及原因分析[J].广东经济,2017,0(8X):9-9.
-
8刘大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模式[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9(6):4-7. 被引量:5
-
9陈宏.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援疆政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6):58-68. 被引量:17
-
10张尔升,陈东东.区域经济政策合作的取向与绩效:来自地方政府的证据[J].区域经济评论,2013(2):2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