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小城镇建设》
2006年第1期60-63,共4页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同被引文献9
-
1邓杨,袁犁.历史小城镇形象保护与识别特征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7,4(33):92-92. 被引量:3
-
2鲍莉.适应气候的江南传统建筑营造策略初探——以苏州同里古镇为例[J].建筑师,2008(2):5-12. 被引量:22
-
3李勇,徐建刚,王振波.城市形象研究进展及展望[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1(2):20-26. 被引量:21
-
4徐仲明,曹迎春.三河镇:保护传统风貌 提升城镇功能[J].城乡建设,2010(1):10-11. 被引量:6
-
5姚程明,文剑钢.浅析小城镇形象与环境景观设计要素——以深圳万科“第五园”为例[J].城市,2010(7):31-36. 被引量:2
-
6文剑钢.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可持续发展设计理论研究[J].城市规划,2000,24(2):59-61. 被引量:12
-
7张庭伟.城市高速发展中的城市设计问题:关于城市设计原则的讨论[J].城市规划汇刊,2001(3):5-10. 被引量:32
-
8吴尧,袁巧兰.无锡乡土建筑气候适应性营造技术研究[J].创意与设计,2016,0(1):46-50. 被引量:3
-
9孟思佩,王金奎.川南地区生土民居建筑气候适应性分析[J].住宅科技,2016,36(12):27-3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4
-
1杨冬梅,张燕燕.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与规划设计要素系统研究[J].文化学刊,2019(4):147-149.
-
2郭文萍.江苏省旅游型小城镇乡村景观优化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2,35(15):67-69.
-
3刘珍,吴明杰,蔡贤云.传统民居中的绿色建造策略研究——以鄂西南地区为例[J].绿色建筑,2024,16(2):45-50.
-
4干申启,陈国瑞,王薇.浙南地区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营建特征研究——以西坑村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4,15(9):180-184.
-
1郭泾杉.安徽 三河镇 发挥旅游产业带动作用 促进产业和城乡建设联动发展[J].小城镇建设,2012,30(1):66-69.
-
2徐仲明,曹迎春.三河古镇保护与建设的几点思考[J].安徽建筑,2009,16(4):27-27. 被引量:1
-
3贾尚宏.三河镇古民居之印象[J].小城镇建设,2002,20(4):28-29. 被引量:2
-
4鲁成,王方.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J].工程与建设,2009,23(6):775-777. 被引量:6
-
5陈衡.重建与发展三河镇的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4):93-95.
-
6李艳蕾,朱俊.寻脉 显新——基于地方特色的三河鹊渚文化城规划设计[J].福建建筑,2014(3):99-103. 被引量:1
-
7王楠.总体规划中如何落实绿色低碳小城镇建设要求[J].小城镇建设,2014,32(6):41-45. 被引量:4
-
8王飞,陈剑.地域性建筑特色的探寻方法——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三河镇合铜黄公路沿街立面景观整治为例[J].华中建筑,2013,31(5):115-119. 被引量:2
-
9王书琦,谢雅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相容度评价及应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1):50-54. 被引量:2
-
10staff reporter LI YUAN.Sanhe Town Riverside Romance in Central Anhui[J].China Today,2012,61(6):60-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