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主义:不彻底的旅程——以汪曾祺为例
被引量:3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7,共6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15
-
1《我的创作生涯》,《汪曾祺全集》,卷六,第495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
2《蒲桥集·再版后记》,第369页,作家出版社1992年10月第一版.
-
3《汪曾祺全集》,卷八,第148页.
-
4《汪曾祺全集》,卷三《我是一个中国人》,第302页.
-
5《吴尔芙随笔集》,第195一196页.[英]弗吉尼亚·吴尔芙著,孔小炯等译,海天出版社1993年9月第一版.
-
6《汪曾祺全集》,卷六,第334页.
-
7《蒲桥集》,第364页.
-
8《汪曾祺全集》,卷三,第30-31页.
-
9詹姆逊著.《单一的现代性》,王逢振,王丽亚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
10李陀.汪曾祺与现代汉语写作——兼谈毛文体[J].花城,1998(5):126-142. 被引量:72
共引文献71
-
1陈佳慧.乡土的潮音:从鲁迅《社戏》到汪曾祺《大淖记事》[J].郑州师范教育,2021,10(5):77-81.
-
2田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经验与汪曾祺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异秉》的重写为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0(2):84-98. 被引量:3
-
3尹威.“政治—情感”的纠葛与调适——论延安文学后期的“新方言意识”[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4):199-210.
-
4肖钰可.局促,或从容的小说——也谈两个版本的《职业》《异秉》[J].文艺争鸣,2022(7):151-154.
-
5杨经建.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化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7(6):111-115. 被引量:1
-
6林毓君.汪曾祺的读者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3):361-362. 被引量:6
-
7王光东.民间形式·民间立场·政治意识形态——抗战以后文学中的民间形态[J].当代作家评论,2002(6):56-64. 被引量:6
-
8周娅.认知渐进中的离合之旅——当代文学与现实之间的三类关系解读[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5):45-47.
-
9杨红莉.汪曾祺小说“改写”的意义[J].文学评论,2005(6):64-73. 被引量:13
-
10何平,朱晓进.论民族共同语和新中国文学的双重建构[J].当代作家评论,2008(4):18-28. 被引量:3
-
1傅金祥.毛泽东语体在现代汉语写作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1):19-23. 被引量:3
-
2雷巧旋.论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前崛起派与后崛起派诗歌之对照[J].作家,2009(8):35-35.
-
3汪曾祺与现代汉语写作[J].当代作家评论,1998(6):126-126. 被引量:3
-
4周星平.徐志摩爱情诗简论[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1(3):32-35. 被引量:2
-
5刘墉.心灵深处有最爱[J].中国减灾,2011,0(5X):46-46.
-
6周星平.关于徐志摩与林徽音之间的爱情诗[J].昆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4):44-49. 被引量:1
-
7霓裳.前世谁埋的我[J].才智(才情斋版),2007,0(9):7-7.
-
8华凯.心灵深处有最爱[J].意林,2006,0(8):22-22.
-
9缪佳园.没有你的四月天[J].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09(19):18-19.
-
10李喜仁.余华小说的语言风格试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9(5):123-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