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4,共2页
同被引文献25
-
1孙爱均.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61-61. 被引量:9
-
2邓楠.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建设创新型国家[J].求是,2006(2):10-12. 被引量:23
-
3周国富.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J].求是,2006(2):35-36. 被引量:3
-
4苏锡发.新农村建设需培养新型基层管理人才——一位外出农民工的来信[J].中国发展观察,2006(2):37-37. 被引量:2
-
5王伯安,吴海燕.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J].求是,2006(6):38-39. 被引量:15
-
6徐磐石,陈菊英.加强专业农民培训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J].上海农村经济,2006(1):18-20. 被引量:11
-
7谭浩强.迎接计算机普及的第三次高潮.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
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Z].,1996..
-
9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10"小小新苏州人"快乐地生活[N].检察日报(北京),2006-04-09.
引证文献7
-
1董连兵.当前中职教育发展应确立的三个观念[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29(3):18-20.
-
2李秀梅.如何依法培养我国的新型农民[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6):76-79. 被引量:2
-
3郑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J].科教文汇,2009(30):143-144. 被引量:2
-
4廖烈斌.西部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浅探[J].广西教育,2010(18):96-98.
-
5贾婉玉.浅谈目前如何使高职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J].现代企业教育,2013(14):283-283.
-
6臧益军.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与职业结合之路——以语文教学为例[J].才智,2010,0(28):281-282.
-
7兰铁梅.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框架的重构[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6,0(6):143-143.
-
1贺声言.山区农民的出路在哪里[J].乡镇论坛,2006(10S):30-30.
-
2曹巍.新能源汽车在湖北[J].现代经济信息,2013(12):34-35.
-
3罗铭.保康县:农村危房改造见奇效[J].中国民政,2006(1):19-19.
-
4刘洪福.壮大生物医药产业 加快转型跨越发展[J].咨询与决策,2012(11):40-42.
-
5敖光东,李学东,许娟.“商标兴农”风靡“金南漳”[J].中华商标,2008(10):61-61.
-
6曹正厚.一汽: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J].中国经贸画报,1996(12):44-45.
-
7王钢.支持老汽车工业基地再铸辉煌——振兴十堰市地方汽车工业的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1(9):14-18.
-
8厉恒.四川龙泉驿:再造一个现代生态汽车城[J].中国西部,2012(22):82-83.
-
9CCTV中国财经报道节目组.中国汽车业驶入快车道[J].中外企业文化,2003(8):54-55.
-
10郭光福.抢抓历史机遇 建设汽车工业基地[J].湖北社会科学,1998(7):4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