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竹红菌甲素和乙素及其类似物的电子光谱研究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详细研究了4,9-二羟基-3,10苝醌美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证明它们在可见光范围内的三个吸收带分别由苝醌共轭体系的ππ~*跃迁和分子内质子传递引起。它们在稀溶液中的荧光光谱是由中性单分子荧光峰和它们进行激发态质子传递后形成的偶极离子的荧光峰组成,在浓溶液中长波方向的峰是由偶极离子的荧光峰和它们的激基缔合物的荧光峰迭加而成。竹红菌甲素和乙素晶体的荧光峰只有偶极离子和激基缔合物的荧光峰,而没有发现中性单分子的荧光峰。
出处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3-120,共8页 Science in China(Series B)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梁丽,竺迺珏,张曼华.竹红菌乙素晶体和分子结构[J]科学通报,1987(01).
  • 2张蔚玲,万象义,王启方.从竹红菌及竹黑菌、竹黄中提取甘露醇的方法[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03).
  • 3张曼华,安静仪,倪志杰,蒋丽金.竹红菌甲素的光化学——竹红菌甲素自敏光氧化反应的研究[J]科学通报,1984(18).
  • 4科学通报1974年总目录[J]科学通报,1974(12).
  • 5Otto S. Wolfbeis,Eva Fürlinger. Absorption, fluorescence and fluorimetric detection limits of naturally occurring quinoid antibiotics and dyes[J] 1983,Mikrochimica Acta(5-6):385~398

同被引文献13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