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网络社会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信息技术革命引起了人类社会认知方式、生存发生和交往方式的一系列变化,使传统的伦理道德遇到了挑战,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学的问题。它呼唤着自律性的道德。本文探讨了道德的他律性与自律性,网络社会道德的特点以及网络社会中个体道德自律养成的途径。
作者
曹海萍
机构地区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87,共2页
Special Zone Economy
关键词
网络社会
道德规范
道德他律
道德自律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5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2
1
唐晓燕.赛博空间个体道德自律的养成初探[EB/OL].赛博风中华网络伦理学网,.
2
张文杰,姜素兰.
网络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12(3):25-29.
被引量:76
二级参考文献
1
1
陆俊,严耕.
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
.国外社会科学,1997(2):15-19.
被引量:127
共引文献
75
1
唐文.
论网络道德问题对高职德育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7):114-116.
2
刘婧,唐辉.
论新时期网络道德建设[J]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3):91-93.
被引量:1
3
张琛.
网络信息技术及其产生的伦理道德问题[J]
.西部法学评论,2007(5):130-131.
4
张久珍.
论因特网上的不良信息及其管理[J]
.晋图学刊,2001(4):27-31.
被引量:6
5
高骏,代振华.
网络伦理探微[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21-23.
被引量:2
6
李国良.
鼠标下大学生德性的几点思考[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3):191-193.
被引量:1
7
王路军.
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
.哲学动态,2000(9):18-19.
被引量:6
8
张永红,刘文良.
网络时代思想道德教育初探[J]
.求实,2001(2):50-52.
被引量:21
9
贺旭辉.
关于网络道德建设的思考[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4,10(8):7-10.
10
卢勃,陈娬.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践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4(10):31-3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2
1
戚攻.
“虚拟社会”与社会学[J]
.社会,2001,21(2):33-35.
被引量:35
2
马大康.
虚拟网络空间的话语狂欢[J]
.浙江社会科学,2005(4):148-154.
被引量:15
3
韩志磊.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71-74.
被引量:14
4
王卓斐.
“狂欢”与“孤独”——网络文际交流悖论的审美反思[J]
.理论学刊,2006(7):119-121.
被引量:5
5
马克·波斯特 范静华.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48.
6
[美]尼葛罗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6:269.
7
斯蒂芬·拉克斯.网络和民主[M].载[英]戴维·冈特利特主编.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新华出版社.2004:271.
8
刘富文.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98.
9
[美]马克·波斯特.德里达与电子写作--关于电脑的主体[M].网络幽灵.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95页.
10
[美]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8:17.
引证文献
1
1
赵庆寺.
青年网络亚文化的文化逻辑[J]
.当代青年研究,2010(1):28-33.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于晓丹,赵晨.
青年亚文化: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新载体——以广州某高职院校的志愿者管理工作为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4):120-121.
被引量:2
2
余茉莉.
青年亚文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以世博会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工作为例[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4):5-7.
被引量:1
3
段鑫星,王静.
网络德育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思考[J]
.煤炭高等教育,2011,29(5):56-58.
被引量:3
4
陈紫薇.
社交网络下的青年亚文化盛宴[J]
.青年记者,2013(8):46-47.
被引量:1
5
杨帆,付玉成.
网络亚文化与现代大学文化的建构[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4):61-63.
被引量:4
6
胡爱祥.
大学生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J]
.学园,2013(32):39-40.
被引量:1
7
李超民.
大学生“屌丝”现象的兴起及应对策略[J]
.当代青年研究,2014(1):104-110.
被引量:2
8
刘玎璇.
网络亚文化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冲突与共融[J]
.文教资料,2014(32):38-39.
9
毛加兴.
新媒介语境中青年亚文化的新变化[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31(3):39-43.
10
邓雪松,金用钊.
浅析青年网络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虚拟社区党建工作[J]
.文教资料,2015(19):146-147.
1
聂沉香.
网络交往主体加强个体道德自律的途径[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1):88-91.
2
谢桂山.
网络道德:伦理学的新领域[J]
.山东社会科学,2002(2):63-65.
被引量:9
3
聂沉香.
网络交往与个体道德自律[J]
.山东社会科学,2002(1):88-90.
被引量:4
4
任德新.
论现代经济伦理视野中的“个体道德自律”[J]
.江海学刊,2007(5):44-48.
被引量:1
5
肖群忠.
论道德的本质和特点[J]
.江海学刊,1991(6):89-93.
6
王永智.
中国传统诚信道德的特点及其现代转换[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5):47-50.
7
唐晓燕.
赛博空间个体道德自律的养成初探[J]
.思想.理论.教育,2004(4):44-48.
被引量:2
8
王艳,谢军.
论网络道德与传统道德的关系[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5):13-15.
被引量:7
9
孙君恒.
韩国伦理道德的特点[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2):10-15.
被引量:10
10
李育书.
儒家道德中的直觉主义方法[J]
.理论界,2010(5):78-79.
被引量:1
特区经济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