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确定变质岩区褶皱构造形态的几种方法及其理论分析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研究和实践,提出确定变质岩区褶皱构造形态的3种技术和方法:1.微片石法,2.钩状褶皱法,3.构造透镜体法。它们的理论依据是构造置换。这些方法无论在实际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是能成立的。应用这些方法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 蔡学林
出处 《中国科学(B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30-537,共8页 Science in China(Series B)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6

  • 1吴德超,蔡学林,焦守敬.豫西内乡文龙庙地区秦岭群卵形褶皱构造解析[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9,16(1):40-48. 被引量:7
  • 2蔡学林.中性三角区的特征及其意义[J]地质地球化学,1988(10).
  • 3John G.Ramsay,李智陵.岩石韧性及其对山带中构造发育的影响[J]基础地质译丛,1985(02).
  • 4[英]兰姆赛(Ramsay,J·G·) 著,单文琅等.岩石的褶皱作用和断裂作用[M]地质出版社,1985.
  • 5Prof. Dr. Hans Ramberg. Contact strain and folding instability of a multilayered body under compression[J] 1962,Geologische Rundschau(2):405~439
  • 6刘肇昌.米仓山变质带火地垭群中片内无根褶皱与面理置换[J]地质科学,1984(02).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