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5,共3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同被引文献32
-
1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1(5):37-41. 被引量:928
-
2周汉华.起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家建议稿)的基本考虑[J].法学研究,2002,24(6):75-97. 被引量:125
-
3刘俊.论对弱势群体的信息歧视[J].图书馆,2005(2):26-27. 被引量:25
-
4张文显,姚建宗.权利时代的理论景象[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11(5):3-15. 被引量:137
-
5何生根.知情权属性之学理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5,23(5):11-20. 被引量:18
-
6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EB/OL].http://www.gov.cn/zwgk/2007-04/24/content_592937.htm,2007.4.24.
-
7谢俊贵,周启瑞.我国信息弱势群体的人口特征分析——基于湖南信息分化调查及相关资料[J].怀化学院学报,2007,26(4):9-13. 被引量:12
-
8莫于川.经由阳光政府走向法治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理念、制度与课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7):14-20. 被引量:20
-
9Department of Justice.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 EB/OL ].http://www.justice.gov/.
-
10梁新华,王丙炎.论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对策[J].情报杂志,2008,27(3):129-131.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10
-
1胡业飞,孙华俊.政府信息公开与数据开放的关联及治理逻辑辨析——基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变迁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21(2):31-39. 被引量:39
-
2廖利香.弱势群体获取公共信息面临的障碍及对策[J].农业网络信息,2015(1):121-123. 被引量:1
-
3俞守华,黄丽,区晶莹.新市民信息行为模型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现代情报,2016,36(4):30-36. 被引量:6
-
4黄艳霞.建立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公平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考[J].教育评论,2017(2):3-7.
-
5张悦雯.公安行政执法信息公开诉讼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7(1):81-87.
-
6徐淼,李文成,吴丹.特殊教育学生信息获取和媒介使用情况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5):66-68.
-
7姚远.政民互动的艺术:政府信息公开渠道选择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丛,2022(2):87-94.
-
8杨常雨,史锋华.政府疫情信息公开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分析与完善建议[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2(3):100-108. 被引量:3
-
9陈艳红,陈晶晶.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服务:底层逻辑、实践现状与发展路径[J].图书馆建设,2023(6):141-147. 被引量:9
-
10沈费伟,胡紫依.建构数字包容体系:实现乡村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策略选择[J].社会主义研究,2024(1):115-123. 被引量:5
-
1滕代娣,刘泾.关于信息立法的有关问题研究[J].情报科学,2005,23(6):862-864. 被引量:2
-
2邓胜利.从“非典”事件看信息公开的价值[J].图书与情报,2003(4):37-39. 被引量:4
-
3赵水福,徐汉群.中国广播电视法制建设[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5):72-75.
-
4秦珂.论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制度构建[J].四川档案,2006(4):10-11. 被引量:6
-
5葛赵青,赵大良.论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间的博弈[J].编辑学报,2009,21(2):168-170. 被引量:22
-
6殷国安.“同工同酬”的假新闻背后是真民意[J].农村农业农民,2009(11):6-6.
-
7邹苏桂.从中国英语的世界地位看中国文化地位[J].科技视界,2013(3):107-108.
-
8秦旭东.谢朝平案法律分析[J].新世纪周刊,2010(36):77-77.
-
9张丽琴.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对策建议[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8(6):72-72.
-
10张科伟.浅谈危机报道的新闻编辑[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