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若干新思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实践观,并以此为基石构建了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提纲揭示了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和客体、神圣与世俗、理论与实践等矛盾关系的生成、展开以及扬弃过程,孕育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为随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逐渐成熟奠定了思想基础。
作者
袁方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理论月刊》
2006年第2期24-26,共3页
Theory Monthly
关键词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科学实践观
实践唯物主义
矛盾关系
分类号
B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496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8.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676.
4
.列宁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7、96.
共引文献
2496
1
赵绥生.
论共产党先进性两个标准的辩证统一[J]
.理论观察,2004(4):22-23.
2
孙希红.
论邓小平机遇思想的理论内蕴[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4):13-16.
3
包心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基本规律[J]
.山东社会科学,2004(7):9-17.
被引量:14
4
皮坤乾.
论真正坚持社会主义[J]
.社科纵横,2008,23(2):23-25.
5
梅良勇,丁正亚.
治家教子之经典——《颜氏家训》中的家庭伦理思想探微[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2):75-79.
被引量:3
6
吴楠.
市民社会的双层维度及理论意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社会形态理论探微[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3):37-40.
7
庄友刚.
从马克思主义看全球风险社会的实质——从吉登斯的一个批评谈起[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3):78-82.
被引量:2
8
张鑫.
关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命题的不确定性的思考[J]
.探索,2004(4):90-92.
被引量:1
9
王员,魏源湖.
论调查研究对毛泽东领导地位形成的作用[J]
.求实,2004(7):14-16.
被引量:1
10
王晶雄.
整体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内核[J]
.求实,2004(7):41-44.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0
1
胡大平.
实践范畴的历史语境与历史唯物主义[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3):22-28.
被引量:2
2
张一兵.
实践:在何种意义上成为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基石——经济学视域中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
.学习与探索,1998(6):64-69.
被引量:25
3
黄楠森.
论实践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J]
.教学与研究,1996(1):41-45.
被引量:15
4
张有奎.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存在论意蕴[J]
.江淮论坛,2005(1):62-67.
被引量:10
5
梁吉峰.
毛泽东《实践论》中的本体论思想[J]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3):86-89.
被引量:1
6
金林南.
从政治认识到政治认识论——西方政治思想研究论析[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4):12-17.
被引量:2
7
王仕民.
简论马克思的实践范畴[J]
.哲学研究,2008(7):30-33.
被引量:32
8
王平.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历史超越[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32(6):44-47.
被引量:1
9
苗启明.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理念:实践世界观——兼论其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J]
.云南社会科学,2002(1):9-14.
被引量:2
10
孙宁宁.
实践哲学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76-78.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曹芸,吴远.
两种语境的实践概念解读——对实践唯物主义与毛泽东《实践论》的认识[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2):39-42.
被引量:1
2
田宜民.
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J]
.长江丛刊,2018(9):190-19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黄明理,张秀芹.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制约因素的认识论分析[J]
.齐鲁学刊,2010(2):60-64.
被引量:5
1
张萌,马洪丽.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探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10-12.
被引量:1
2
符永雄.
新哲学的诞生地——重读《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J]
.新东方,2002,11(1):47-49.
3
杨文极,何伟.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飞跃——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思考[J]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3,11(1):20-25.
4
包巧英.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新世界观”解析[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5-8.
5
耿芳兵,佟熙.
论“马克思、恩格斯差异说”——以对费尔巴哈的批评为例[J]
.现代国企研究,2015(18):252-253.
6
伊美华.
论费尔巴哈感性哲学对存在论哲学路向的开启[J]
.才智,2012,0(6):169-169.
7
刘顿.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有感——“实践”的有关问题[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4):36-36.
8
杨得雨.
从宗教产生的根源到克服宗教的途径——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批判[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6):50-52.
9
朱林.
从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来源看其特征[J]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6(1):6-12.
10
王维国.
从现实生活出发──车尔尼雪夫斯基认识论思想探析[J]
.廊坊师专学报,2000(3):19-21.
理论月刊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