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22
-
1陈建翔.学习审美论——兼论减轻学习负担的内在可能性[J].教育研究,1994,15(2):62-65. 被引量:15
-
2黄长德.审美化教学“六维度”[J].新课程(综合版),2008,0(5):45-46. 被引量:1
-
3张 谦.教育美学初探[J].理论与现代化,2001(1):83-88. 被引量:3
-
4何齐宗.审美素养:教师创造教学艺术的基础[J].教育研究,2005,26(7):82-84. 被引量:17
-
5邓海英.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审美元素[J].理论前沿,2005(23):24-26. 被引量:2
-
6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M].北京:三联书店,1987.
-
7山东省校委普教处.德育师资培训教材[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0.
-
8德米特里耶娃.审美教育问题[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
-
9夸美纽斯;傅任敢.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
10王增祥.教学艺术[M]北京:蓝天出版社,1991.
-
1邬海凤.浅谈中专德育课与美育的结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7(11):37-37. 被引量:1
-
2曹峰.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审美化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0):61-65. 被引量:4
-
3樊小勇.感性的开发与审美的回归——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7):195-195. 被引量:8
-
4黄小平.喜欢与爱[J].课外阅读,2011(24):1-1.
-
5何仕贵.职教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化初探[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2000(1):15-17.
-
6张秀云.解析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语言审美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9):111-111.
-
7牛立婧.浅谈新教育理念下师生关系的审美化[J].科教导刊,2011(27):60-61.
-
8唐剑萍,刘定祥.试论铃木教学法的审美教育价值[J].中国音乐教育,2002(8):8-9. 被引量:7
-
9陈小容.试论榜样教学的审美化[J].青春岁月,2015(11).
-
10周慧玲.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罗丹[J].学生·家长·社会(下),2009(6):9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