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财会月刊(下)》
2005年第6期22-23,共2页
Finance and Accounting Monthly
同被引文献31
-
1郑振龙,林海.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司的最优决策[J].财经问题研究,2004(11):35-39. 被引量:20
-
2杨如彦,孟辉,魏刚,刘孝红,马顺福.再融资监管的法律环境及经济绩效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1(12):50-55. 被引量:2
-
3何佳,夏晖.有控制权利益的企业融资工具选择——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5,40(4):66-76. 被引量:55
-
4王冬年,郭广辉.从可转换债券融资看上市公司两类股东的利益冲突[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6):64-67. 被引量:4
-
5徐元彪,黄晓艳,徐涛.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动机理论述评[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1):69-72. 被引量:3
-
6王冬年.可转换债券融资述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27(3):31-35. 被引量:11
-
7袁显平,陈红霞.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06(15):126-128. 被引量:2
-
8王冬年,王瑜.可转换债券在公司连续融资中作用机理的研究——以万科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会计研究,2007(2):72-78. 被引量:12
-
9王冬年.中美可转换债券赎回条款的比较研究[J].投资研究,2007,26(7):22-26. 被引量:2
-
10[1]Aghion,P.and P.Bolton,1992.An incomplete contract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ing,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59:473-494.
引证文献6
-
1王冬年,焦世玲,温芽清.基于“后门权益”的可转债赎回策略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3):78-81. 被引量:5
-
2王冬年.对中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发展路径的评析[J].经济与管理,2005,19(12):65-68. 被引量:2
-
3王冬年.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的设计:基于控制权利益的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22(4):18-22. 被引量:2
-
4王冬年.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的设计:基于控制权利益的视角[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5):569-573.
-
5王冬年.解析我国可转换债券的赎回策略[J].生产力研究,2008(13):56-57.
-
6牛栋瑜,李芸,李晓明.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的实证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观点[J].中国集体经济,2009,0(4S):100-10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4
-
1邹兵.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概述[J].财会通讯(中),2011(11):46-48. 被引量:1
-
2王冬年,丁玉霞,刘晓敏.可转债转股价向下修正条款解析[J].会计之友,2010(1):92-94. 被引量:3
-
3谢舟.公司治理语境下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的互动分析——以可转债运作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0(10):77-78. 被引量:1
-
4张永力,盛伟华.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赎回公告效应研究[J].金融研究,2010(3):112-129. 被引量:9
-
5萧端.推动可转换债券发展的现实思考[J].理论探讨,2010(5):79-82. 被引量:1
-
6谢舟.可转债运作中机构参与公司治理的分析[J].特区经济,2010(10):287-289. 被引量:2
-
7徐耿彬,许娜.国内有关可转债发行动机研究综述——基于2006年——2009年文献综述[J].经济师,2011(1):116-116. 被引量:2
-
8徐耿彬,陈瑞己.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动机研究——基于风险评估理论[J].新会计,2011(3):15-17.
-
9徐耿彬,刘星河.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动机分析——基于风险评估假说的实证检验[J].财会月刊(下),2011(4):6-8. 被引量:3
-
10陈洁.我国可转换债券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2011(13):104-105. 被引量:3
-
1杨丽萍.浅谈怎样做好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11):20-20.
-
2郑斐.幽灵公司复活记[J].新世纪周刊,2011(23):52-54.
-
3怎样堵住人才流失的后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0(5):61-61.
-
4王为民.危机管理:怎样堵住企业的后门[J].国家电网,2011(2):63-67.
-
5边凯.当规则遇到人情[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7(21):57-63.
-
6程展.徐绍史:土地管理要“前门”开大“后门”堵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1):81-81.
-
7刘文瑞.管理制度的“后门”现象[J].经理人内参,2007(15):37-37.
-
8大学生创业,怎样走“后门”[J].计算机应用文摘,2010(12):80-80.
-
9王德安.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探析[J].理论界,2006(10):210-211. 被引量:2
-
10王欣.可转债融资:效应、风险与决策分析[J].金融会计,2005(3):54-56.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