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学者眼中的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评介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7-199,共3页
Academia Bimestris
参考文献4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9页.
-
3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48页.
-
4B.伊诺泽姆采夫.《后工业社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9、53、208、258、232页.
共引文献3549
-
1方行.清代前期江南的劳动力市场[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2):3-12. 被引量:10
-
2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
3吴克峰.从“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历程[J].天津社会科学,2004(4):64-66. 被引量:2
-
4李文阁.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
5许斗斗.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
6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7宋培基.马克思“跨越设想”中的现代化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2004(4):47-51. 被引量:2
-
8于桂芝.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
9顾智明.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
10吴学琴.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88-94. 被引量:1
-
1Л.М. 古多什尼科夫,Г.А .斯捷潘诺娃,赵国琦.20世纪末的俄罗斯中国学[J].国外社会科学,2001(5):77-82. 被引量:1
-
2唐殿豪.简析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实质[J].青海社会科学,1990(6):14-18.
-
3王娜,粟瑞雪.俄学者论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人口发展[J].国外理论动态,2015(3):98-104.
-
4马永真.俄罗斯学者访问内蒙古社会科学院[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15(4):22-22.
-
5李云霞.锡伯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述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5):17-23. 被引量:3
-
6辛向阳.社会生产力形态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兼评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J].江西社会科学,1991,11(2):100-105.
-
7蔡翥.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解析[J].学术论坛,2001,24(5):135-137. 被引量:5
-
8名词解释[J].国外社会科学,1981(7):76-78.
-
9唐戈.鄂伦春族研究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J].满语研究,2006(2):119-121. 被引量:5
-
10杨素梅.论俄罗斯学者关于哥萨克起源之说[J].世界历史,2012(2):118-124. 被引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