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9
-
1[2]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
2.胡锦涛在共青团十届四中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00,12,21.
-
3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01,10,25.
-
4张鸿.双刃剑:网络与大学生[J].当代青年研究,2000(4):8-10. 被引量:72
-
5陈至立.加快教育发展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J].中国高教研究,2000(10):3-7. 被引量:16
-
6章剑和.中学生触网纵模谈[J].中学教育,2001(1):26-28. 被引量:3
-
7李定仁,刘旭东.教学评价的世纪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1,22(2):44-49. 被引量:119
-
8史根东.领航新世纪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兼论适应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教育理念及其实践[J].教育导刊(上半月),2001(2):5-10. 被引量:4
-
9孙建明.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J].教育探索,2002(4):62-64.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12
-
1薛文平.学校德育的新途径:网络德育[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6(2):44-46. 被引量:9
-
2王之国.构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55-56. 被引量:3
-
3何艳丽,周红雷.网络时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4):303-304.
-
4代君.网络对高校德育教育的机遇及挑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28(5):190-192. 被引量:2
-
5郭凤广.“贴吧”中的网络道德教育审思[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7):111-112. 被引量:1
-
6王之国.论赛伯空间影响学生品质形成的心理因素[J].商情,2010(14):68-68.
-
7牛斐.虚拟世界环境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及防范举措[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1(6):181-182. 被引量:2
-
8张嘏伟.关于网络时代下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1,14(5):35-36.
-
9房旭东.5G互联时代电视媒体创新方向探究[J].丝路视野,2019(9):20-21.
-
10陈豫眉.高校课堂教学的信息评价模型[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3,16(2):42-44.
-
1范海鹰.高等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5):371-372. 被引量:5
-
2李桂红.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现代化,2004(3):3-8. 被引量:10
-
3李玲.《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教学设计及反思[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0(11S):72-72.
-
4张红明,牛凤霞.生命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容忽视的课题[J].中国建设教育,2008,0(4):22-25. 被引量:19
-
5周新秀,裴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35-39.
-
6黄丽萍,黄丽芹.家庭所在社区对大学生社会公德形成影响研究[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11(4):82-85. 被引量:1
-
7林慧平.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建构研究[J].科教导刊,2014(11S):85-86.
-
8普布次仁.加强小学德育建设[J].学园,2013(34):153-153.
-
9贺香玉.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如何应对大众文化的挑战[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4):131-132. 被引量:1
-
10霍玉玲.浅谈德育教育[J].信息教研周刊,2013(18):4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