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3,共2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同被引文献12
-
1陈晓明.“人民性”与美学的脱身术——对当前小说艺术倾向的分析[J].文学评论,2005(2):112-120. 被引量:92
-
2张谦芬.90年代以来乡村书写中的城市背影[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4):86-90. 被引量:7
-
3刘复生.纯文学的迷思与底层写作的陷阱[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5(5):32-35. 被引量:20
-
4温常青.《百姓苦难的真切呈现》[J].名作欣赏(学术专刊),2007,.
-
5刘继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学》,2007-12-20 16:40,http://blog.sina.com.cn/s/indexlist_142244866L7.html.
-
6艾略特.艾略特诗学文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
7陈应松.拣熟悉的写[N],湖北日报,1992-1-21.
-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
9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3.
-
10李志孝.论底层文学主题的多样性[J].文艺争鸣,2008(12):63-66. 被引量:8
-
1什么叫“莎士比亚化”?[J].文艺理论研究,1983(1):141-142.
-
2木子.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的莎士比亚化[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5(2):10-15.
-
3张天民.莎士比亚化的尝试[J].电影文学,1986(8):79-80.
-
4伍绍财.从莎士比亚化谈《活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12):36-36.
-
5《外国文学研究》一九八二年总目录[J].外国文学研究,1982(4):141-144.
-
6焦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视角分析余华《活着》[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5):107-109.
-
7李伟民.“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批评演进在中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6):91-97. 被引量:6
-
8钟翔.美在何处?——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札记[J].外国文学研究,1988,10(3):22-25. 被引量:2
-
9贺祥麟.介绍一位莎士比亚的朋友——评方平《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J].外国文学研究,1985,7(1):76-83. 被引量:3
-
10刘勇.从《太平狗》看底层叙述的偏离[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5(6):28-3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