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学生品德形成具有内隐学习的特点,内隐的、下意识的学习对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探讨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并提出创建对学生品德形成有积极影响的校园文化环境。
作者
庄可
机构地区
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
出处
《甘肃科技纵横》
2006年第1期172-172,共1页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Gansu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内隐形成
校园文化
德育功能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96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2
1
孔维民.
内隐学习理论与学校德育[J]
.教育科学,2002,18(3):7-9.
被引量:13
2
杨治良,刘素珍,钟毅平,高桦,唐永明.
内隐社会认知的初步实验研究[J]
.心理学报,1997,29(1).
被引量:89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杨治良,刘素珍,钟毅平,高桦,唐永明.
内隐社会认知的初步实验研究[J]
.心理学报,1997,29(1).
被引量:89
2
张吉连.
榜样教育有效途径的比较研究[J]
.心理学报,1984,16(1):27-33.
被引量:14
3
章志光,朱文彬.
小学生課业责任心形成的实驗研究[J]
.心理学报,1964,8(2):194-202.
被引量:7
4
欧阳文珍.嫉妒心理及其内隐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4):446-449.
5
高尚仁.心理学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
扬治良.记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
金盛华.差生教育的角色改变方法研究--实验研究暨理论探索.差生心理与教育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132-161.
8
石秀印.情绪在儿童品德教育中的作用.见章志光主编.学生品德形成新探[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1993.
9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
10
欧阳文珍.
关注品德──当代人才观的新理念[J]
.教育科学,2000(4):47-4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96
1
刘美玲,谭培祯.
内隐学习理论在德育教学中的启示[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1-133.
被引量:2
2
邓国峰,廖柏明.
教育反馈的内隐社会认知分析[J]
.社会科学家,2005,20(S2):290-291.
被引量:1
3
张卫.
问题解决中的内隐认知[J]
.心理科学进展,1999,9(2):7-12.
被引量:6
4
曾文雄.
武打小说对读者的内隐攻击性的影响[J]
.山东文学,2008,0(9):81-83.
5
张镇,李幼穗.
内隐自尊的研究趋势及测量方法[J]
.心理科学,2004,27(4):961-963.
被引量:18
6
叶茂林,杨治良.
未成年人归因的内隐特征与攻击行为[J]
.心理科学,2004,27(4):821-823.
被引量:29
7
郭秀艳,邹玉梅,李强,黄佳.
非文字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J]
.心理科学,2003,26(2):292-296.
被引量:15
8
刘美玲,王海波.
论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9):51-54.
被引量:9
9
王沛.
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与内一外群体效应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2001,24(2):178-180.
被引量:11
10
高湘萍,徐媛,李冰.
品德语词的内隐记忆发展研究初探[J]
.心理科学,2002,25(5):555-557.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3
1
杨良奇.
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内化机制的构建[J]
.中国高教研究,2006(2):80-81.
被引量:13
2
夏金艳.
儒家德育思想对当前德育的借鉴意义[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3):99-101.
被引量:6
3
方爱清.
面向世界的大学德育创新思考[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86-8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刘政军,朴勇慧.
浅议如何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J]
.理论界,2007(3):246-247.
被引量:4
2
王珍.
高校德育教育有待加强[J]
.新校园(中旬刊),2012(6):25-25.
二级引证文献
4
1
胡余波.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生荣辱观教育[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5):118-121.
被引量:3
2
冯雯.
PDCA循环下大学生德商培养研究[J]
.新西部(理论版),2010(12):174-174.
3
韩金元.
关于做好高校资助工作中隐性德育教育的思考[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6X):346-347.
4
郭斌.
浅议课堂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0(12):156-157.
1
罗蔓,王罗.
小议大学英语课程的隐性德育功能[J]
.考试周刊,2012(47):86-87.
被引量:1
2
刘海燕,刘汉霞.
校园文化:隐性德育创新的突破口[J]
.福建党史月刊,2005(A12):107-109.
被引量:1
3
程玉海,卜文军.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J]
.理论导刊,2008(9):125-126.
被引量:6
4
王加荣.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思想品德课应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J]
.辅导员(中下旬)(教学版),2009(12):62-63.
5
刘昕昉.
浅议高校学生社团及其隐性德育功能[J]
.亚太教育,2016,0(13):182-182.
6
王艳华,孙黎.
文化认同对大学生思想内隐形成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2):31-35.
被引量:9
7
吕莹.
论网络文化及其隐性德育功能的构建[J]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2):162-165.
被引量:1
8
尹家明,王桂龙,潘天华.
校园文化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2(4):22-25.
被引量:4
9
郭孔生.
中国梦视域下高职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1):30-33.
被引量:1
10
宋芳.
彰显德育价值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1):265-266.
被引量:4
甘肃科技纵横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