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广东水下考古的发展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广东省水下考古自1986年筹备开展以来,开展了“南海Ⅰ号”、西沙群岛、崖门内海沉船遗址以及其它一些小型水下考古遗址的勘探和发掘工作,建立了中国水下考古科研与培训基地,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水下考古工作者。广东省水下考古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对推动全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
石俊会
机构地区
广东省博物馆
出处
《四川文物》
2006年第1期27-33,共7页
Sichuan Cultural Relics
关键词
广东
水下考古
南海
分类号
K87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4
1
袁晓春.
韩国新安沉船与中国古代沉船之比较研究[J]
.当代韩国,2004(4):25-29.
被引量:6
2
礼村.
海底寻宝[J]
.今日中国,2000,49(2):34-39.
被引量:1
3
孙键.
中国的水下考古[J]
.百科知识,1999,0(7):19-20.
被引量:2
4
张寅生.
水下考古与水下考古探测技术[J]
.东南文化,1996(4):32-36.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吴春明,张威.
海洋考古学:西方兴起与学术东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9-45.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1
1
拜根兴.
论九世纪初张保皋海洋活动的动因[J]
.唐都学刊,2008,24(3):67-72.
被引量:2
2
王松,王田苗,梁建宏,孙键,林果.
机器鱼辅助水下考古实验研究[J]
.机器人,2005,27(2):147-151.
被引量:8
3
崔菊华.
元代山东与高丽的贸易[J]
.沧桑,2011(1):48-49.
4
胡毅,许江,余兴光,丁见祥,赵绍华,尹希杰.
水下文物探测与保护技术体系研究[J]
.科学,2013,65(5):31-35.
被引量:9
5
李海东,胡毅,许江,林兆彬,刘伯然,王恒波,郑江龙.
浅地层剖面系统在福建沿海海底沉船调查中的应用[J]
.海洋技术学报,2019,38(1):79-84.
被引量:5
6
范佳楠.
新安沉船与14世纪的中日海上贸易[J]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4(10):21-27.
被引量:7
7
苏萌.
近年中国史学界新安沉船研究概述[J]
.镇江高专学报,2019,32(3):113-115.
8
陈潇俐,袁雨,潘彪,张诺.
太仓半泾河古船船体用材鉴定与分析[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9,31(5):75-83.
9
胡毅,丁见祥,房旭东,王立明,刘伯然,李海东.
基于水下文物控制实验的海洋地球物理声学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2019,34(10):1081-1091.
被引量:10
10
林唐欧.
广东水下考古的发展[J]
.文物天地,2020(2):13-15.
同被引文献
14
1
吴春明,张威.
海洋考古学:西方兴起与学术东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9-45.
被引量:10
2
曾少立,韦卫能.
广西桂州窑遗址[J]
.考古学报,1994(4):499-526.
被引量:19
3
孙键.
从“南海Ⅰ号”开始的二十年中国近海水下考古历程[J]
.中国文化遗产,2007(4):46-53.
被引量:2
4
李浩.论<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对我国的立法借鉴[D].中国政法大学.2010.
5
赵嘉斌.水下考古的国际合作[EB/OL].http://www.csstoday.net/Item.aspx?id:6666.2011-8-30.
6
傅岜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评析[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7
曲金良.我国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对策[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5):96-101.
8
李锦辉.中国海底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探索新模式[N].中国文物报.2011-02-18(4).
9
戴晓铧.福州市人大为海域水下文物保护立法[J].人民论坛,2007,(10):24.
10
赵亚娟.
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建议[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7-3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
1
朱坚真,杨乐,徐小怡,黄丹丽.
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进程研究[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4):144-149.
被引量:7
2
汪常明,陈强强.
宋代广西瓷业繁荣之原因探析[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3(1):9-1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施连喜.
中国田野考古实践的回顾与展望——从几次经典发掘谈起[J]
.常州文博论丛,2022(1):72-85.
2
毕振波,潘洪军,杨花.
水下文物保护协同执法机制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33(1):7-12.
被引量:1
3
毕振波,潘洪军,杨花,亓常松.
水下文物立体化安全监控框架研究[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6(6):524-529.
4
陈强强,汪常明.
宋代永福瓷与耀州瓷制作艺术比较研究[J]
.中国陶瓷工业,2017,24(4):41-46.
被引量:2
5
王芳璐,张治国,张秉坚,陈学强.
水下文物提取技术应用发展综述[J]
.中国文化遗产,2019(4):28-33.
6
张兴旺.
从“中意文化相亲”现象看意大利水下文化遗产数字图书馆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40(2):26-33.
被引量:2
7
秦泽昊.
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进展、挑战与建议[J]
.现代商贸工业,2020,41(9):29-30.
8
邓海莲,黄立安.
广西陶瓷产业发展历程及其传承与创新[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21(3):22-27.
被引量:1
9
李伟,单菁竹.
我国海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研究[J]
.中国渔业经济,2024,42(3):28-36.
1
栗建安.
中国水下考古“六大发现”——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古代外销瓷[J]
.国际博物馆,2008(4):106-113.
被引量:4
2
魏峻.
“南海Ⅰ号”2007整体打捞[J]
.中国文化遗产,2007(4):19-28.
被引量:3
3
纯光.
神秘的“南海Ⅰ号”[J]
.海洋与渔业,2010(5):55-56.
4
王吉德,刘玉川,刘卫星.
抗日军政大学简介[J]
.陕西档案,2003(2):27-29.
被引量:1
5
孙键.
南海沉船与宋代瓷器外销[J]
.中国文化遗产,2007(4):32-45.
被引量:11
6
李小瑛.
价值:人生追求的目标——不恋机关恋大山的贾东亮[J]
.源流,2007,0(10):30-33.
7
马涛,谢明思,邓佳.
海洋出水钱币的保护处理——以南海Ⅰ号出水铜钱为例[J]
.中国钱币,2017(1):45-54.
被引量:5
8
马云龙.
20年秘密守护“南海Ⅰ号”[J]
.报刊荟萃,2008(3):43-43.
9
李培,毕式明.
“南海Ⅰ号”的不朽之谜[J]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09(11):47-48.
10
包春磊.
“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的发现与保护[J]
.大众考古,2014(1):35-41.
被引量:6
四川文物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