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机井安全渡汛初探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60年代以前,衡水是全国闻名的十大贫困地区之一,农民过着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济的日子,其根本原因在于气候干旱、地上水极为匮乏、粮食棉花产量低而不稳。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到80年代末,建成了400多万亩井灌区,实现了粮食棉花自给有余,解决了吃饭穿衣的大问题,摘掉了贫困帽子。90年代以来,依靠科学方法,实行机井管理承包责任制,井灌效益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衡水农民找到了依靠地下水的幸福之路。但是,也存在着汛期水毁大批机井的失败教训。
出处 《地下水》 1996年第3期119-120,共2页 Ground water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