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5,共2页
同被引文献21
-
1乔榛.以人为本:一种经济学角度的分析[J].北方论丛,2004(6):7-10. 被引量:3
-
2黄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J].学术探索,2005(3):15-17. 被引量:3
-
3吴玉厚.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培育弘扬大学精神[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200-202. 被引量:16
-
4张建华,刘剑锋.创建合作学习情境,降低外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248-251. 被引量:9
-
5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指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周年[J].求是,2005(19):12-13. 被引量:2
-
6庄前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价值[J].求是,2005(19):19-21. 被引量:6
-
7朱清时.注重创新素质 培养成功的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2-14. 被引量:81
-
8田国强.关于改善学风、教风的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6(1):4-8. 被引量:63
-
9李卫红.坚持以人为本 加快教育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06(1):7-9. 被引量:10
-
10贾建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J].科学社会主义,2005(6):8-10.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5
-
1徐岩,孙驭,张颖,金洁.高校学生工作改革创新的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282-284. 被引量:4
-
2周佳新.非智力因素对后进生转化的影响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364-366. 被引量:1
-
3傅鹏.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定义及根本属性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9(5):1-5.
-
4汪荣有,段建斌.人民性:科学发展的本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31(6):1-4. 被引量:2
-
5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2(10):10-12.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17
-
1母琼英.关于对高校学生建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新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2(4):94-96.
-
2张科海.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研究[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5,3(2):51-56. 被引量:1
-
3俞乔,潘贤林.建立基于亲情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08(9):21-22.
-
4苗国厚.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思路[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165-166. 被引量:15
-
5苗国厚,黄亚凝.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12):157-158. 被引量:8
-
6潘贤林,陈炯.建立基于亲情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8(5):37-38.
-
7范梅.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刍议[J].科教文汇,2008(9):21-22. 被引量:1
-
8裘永晓.浅谈高校如何组织业余党校的培训工作[J].科教文汇,2008(15):136-137. 被引量:6
-
9刘红霞.从党建视角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6):117-119. 被引量:4
-
10李婕.关于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7):158-159. 被引量:6
-
1范光杰,王建琼.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10(11):43-44.
-
2李抚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一点思考[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19-20.
-
3蔡德容.以消费和谐促进社会和谐[J].消费经济,2007,23(2):16-18. 被引量:3
-
4姚俊来.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J].求知,1998(2):25-26.
-
5罗郁聪.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J].中国经济问题,1981(2):15-21.
-
6数说关系[J].当代工人,2013(1):7-7.
-
7余丽君.纠正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误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4):15-17. 被引量:2
-
8俞吾金.重视对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的研究[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8(1):3-13. 被引量:8
-
9陈宇.论劳动方式[J].经济与管理研究,1985,6(5):7-8.
-
10刘丽萍.“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J].长白学刊,2006(5):11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