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北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西北5省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总体和分省区评价,并将其与全国平均水平和最高水平进行比较以找出其间的优势和差距,试图为西北地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作者
杨忠泰
机构地区
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系
出处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6,共5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
分类号
F204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10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邵云飞,唐小我,陈光.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聚类实证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3(5):113-118.
被引量:49
2
胡鞍钢,熊义志.
我国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特点、成因及对策[J]
.管理世界,2000,16(3):5-17.
被引量:156
3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3)[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
杨忠泰.
确立依托关中高新带驱动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J]
.中国科技论坛,2003(2):7-11.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邵云飞.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D].,2002.
2
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 Be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2000.
3
林毅夫.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市场化改革是减负关键[J]
.领导决策信息,1998,0(46):11-11.
被引量:4
4
胡鞍钢.
知识与发展:中国新的追赶策略——写于建国50周年[J]
.管理世界,1999,15(6):7-24.
被引量:33
5
程安东.
启动西部大开发 建设关中高新带[J]
.中国科技产业,2000(3):9-10.
被引量:4
6
胡鞍钢,熊义志.
我国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特点、成因及对策[J]
.管理世界,2000,16(3):5-17.
被引量:156
7
钱雁南,徐伟宣,许保光.
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状况评估浅议[J]
.中国科技产业,2002(6):24-27.
被引量:11
8
刘德文,张林,田惠生.
陕西地区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思路的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13(6):13-17.
被引量:5
9
柳卸林,胡志坚.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与成因[J]
.科学学研究,2002,20(5):550-556.
被引量:270
共引文献
210
1
段晓庆.
中原城市群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广东经济,2017,0(6X):6-7.
2
吕天赦.
论中国中西部体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向互动[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16(4):1-4.
被引量:1
3
寸晓宏,马媛.
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风险投资--以云南为例[J]
.经济问题探索,2009(2):39-42.
被引量:4
4
薛俊波.
基于DEA的区域效率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8,16(S1):168-171.
被引量:4
5
胡鞍钢,温军.
西部开发与民族发展[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0-58.
被引量:22
6
张吉鹏,吴桂英.
中国地区差距:度量与成因[J]
.世界经济文汇,2004(4):60-81.
被引量:84
7
王为民,邵云飞,唐小我.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3):28-32.
被引量:3
8
刘耀彬,王启仿,宋学锋.
转型时期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9):13-15.
被引量:14
9
刘磊,万迪昉,梁玲利.
军事工业的技术外溢与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J]
.中国软科学,2004(7):122-126.
被引量:6
10
杨忠泰.
解析陕西科技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现象的深层原因[J]
.理论导刊,2004(9):47-4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5
1
刘耀彬,王启仿,宋学锋.
转型时期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9):13-15.
被引量:14
2
邵云飞,唐小我.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成份实证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2005,19(3):71-76.
被引量:53
3
邵云飞,唐小我,陈光.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线性实证分析[J]
.管理评论,2006,18(4):14-21.
被引量:19
4
尹波,鲁若愚.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基于Mahalanobis距离的聚类优化实证研究[J]
.软科学,2007,21(4):111-114.
被引量:5
5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3)[R]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3.
6
柳卸林;陈傲.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27.
7
詹湘东.
基于知识管理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4):117-121.
被引量:22
8
李杨,杨锦秀,傅新红.
我国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
.中国软科学,2009(1):84-89.
被引量:30
9
姜红,赵树宽,李金津.
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J]
.情报科学,2009,27(10):1538-1541.
被引量:9
10
郝晓燕,刘媛媛,梁晓勇.
内蒙古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2010,28(4):21-24.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2
1
杨忠泰.
西北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分析[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4,46(5):14-21.
2
郭捷,杨立成.
民族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测和提升路径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3):32-41.
1
赵宗更,吴国蔚,董慧,李荣平.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河北工业科技,2005,22(2):60-63.
被引量:30
2
易忠忠.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以浙江省为例[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5):174-174.
被引量:1
3
宋帅官.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国际比较研究——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J]
.中国科技投资,2013(A28):4-5.
4
常树君,李荣平.
河北省钢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分析[J]
.河北企业,2006(11):32-35.
被引量:1
5
张敏.
温州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
.商场现代化,2008(30):53-53.
6
李艺.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的安徽省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5):55-59.
被引量:12
7
刘蕾,胡宏,刘芳.
基于密切值法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以云南A公司为例[J]
.经济问题探索,2011(2):101-105.
被引量:9
8
马珩,王文飞.
江苏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J]
.价格月刊,2010(6):56-59.
被引量:2
9
龚涛.
基于DEA方法的长三角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
.现代商业,2013(3):184-185.
10
刘凤朝,潘雄锋.
我国八大经济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5(3):72-76.
被引量:15
科技管理研究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