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06年第3期68-75,共8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5
-
1何立新.从两宋蒙学教材看中国古代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49-53. 被引量:4
-
2陈阳凤.论“废科兴学”以后私塾存在的原因——兼谈“私塾”对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几点启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3(6):107-113. 被引量:2
-
3黄济.关于传统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14-20. 被引量:8
-
4杨宝珍,赵春宁.从私塾开办看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1):91-94. 被引量:1
-
5林祖铋.“入学“不是保障受教育前的唯一途径[J].教育论坛,2010(8).
-
6里克特.法律与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
7左松涛.新词与故物:清季以来所谓“私塾”问题的再认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3):69-82. 被引量:2
-
8蔡娜.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的特点及其对现代初等教育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0(1):23-24. 被引量:4
-
9张勇,潘素萍.论塾师在近代私塾改良中的消极嬗变——兼论传统塾师的社会地位与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7-9. 被引量:3
-
10谈儒强.教化之基 养正之所 贤才之薮——以清末以降合肥地区私塾教育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28(5):103-10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6
-
1叶魏丽.古代私塾教学对中职文言文教学的借鉴意义[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2):188-189. 被引量:1
-
2欧阳芳子.发展新型私塾:解决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J].当代经济,2015,32(26):90-92.
-
3唐颖,陈佳鞠.中国式“在家上学”实质——一个比较分析视角[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6,36(1):66-70. 被引量:1
-
4孙嘉澜.我国私塾教育模式对儿童早教的启发[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0):254-255.
-
5张紫艳,袁君刚.“撤点并校”政策下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以陕西省S县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0(3):225-225.
-
6赵越,逯灏.明代的“私塾”与“塾师”[J].兰台世界(上旬),2014,0(6):153-154.
-
1孙国荣.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1990,0(5):26-27.
-
2王丽娟.谈班主任工作的主体教育思想[J].中国科技信息,2005(7):179-179.
-
3狄红波.夯实学生自主管理的基础[J].新校园(上旬刊),2010(12):208-208.
-
4教育感悟[J].新课程(中学),2009(3):19-19.
-
5霍廉镒.“管理者,先管好你自己”——谈校长的自我管理[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0(3):37-39.
-
6杨国英.如何化理想为现实[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9):228-230.
-
7值得思考的“等不及”[J].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1(8):50-51.
-
8郑连根.为什么舍不得“种子钱”[J].小作家选刊(时文素材),2012(7):35-35.
-
9郑连根.为什么舍不得“种子钱”[J].课外阅读,2012(5):64-64.
-
10许银霞.让学生的座位大有作为[J].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2012(7):5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