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代商会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代中国商人阶层的形成,有别于传统以地域或血缘为纽带的商人群体。商人的视域更加宽广,这是清庭新政中倡导商会建立的副产品,同时商人作为一个现代阶层也逐渐意识到了一个统一民族的存在。在列强殖民、国家危在旦夕的情况下,地方意识逐渐弱化。商人们开始从更大范围内解释自己目前的处境,逐渐产生了忧患意识与民族主义情绪。
作者
王振卯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7-81,共5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商会
民族主义
社会结构
分类号
F12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2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4
1
丁进军.
清末各省设立商会史料[J]
.历史档案,1996(2):48-61.
被引量:4
2
朱英.
开拓近代中国商人文化研究的初步构想[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29(6):41-47.
被引量:4
3
宋美云,宋立曼.
近代天津商会与国内其他商会网络机制的建构[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3):77-84.
被引量:9
4
洪振强.
清末民初(1902—1927)商会网络结构探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1(4):80-86.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陈来幸.
通过中华总商会网络论日本大正时期的阪神华侨与中日关系[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4):55-64.
被引量:11
2
刘宏.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与亚洲华商网络的制度化[J]
.历史研究,2000(1):106-118.
被引量:35
3
方裕谨.
宣统二年京师外城巡警总厅抄送各商行规史料[J]
.历史档案,1995(4):55-68.
被引量:2
4
丁进军.
清末海外华商设立商会史料[J]
.历史档案,1995(1):46-59.
被引量:5
5
徐鼎新.
旧中国商会溯源[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1):83-96.
被引量:27
6
桑兵.
20世纪初国内新知识界社团概论[J]
.近代史研究,1994(5):89-114.
被引量:10
7
刘宏.
社会资本与商业网络的建构:当代华人跨国主义的个案研究[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1):1-15.
被引量:30
8
朱英.
网络结构:探讨中国经济史的新视野——第三届中国商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J]
.历史研究,2000(5):180-182.
被引量:8
9
.《中国经济年鉴》[M].,..
10
.《直督饬知藩司考查农务札文》[N].《大公报》,1905年1月1日.
共引文献
19
1
王建华,崔恒秀.
晚清社会办学述评[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4(4):81-84.
2
张芳霖.
中国近代商人、商会组织研究的问题意识与阶段性特点[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249-255.
被引量:4
3
应莉雅.
近十年来国内商会史研究的突破和反思[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3):104-113.
被引量:8
4
吴宝晓.
清末华北铁路与经济变迁[J]
.历史档案,2001,14(3):102-106.
被引量:6
5
周志斌.
清末民初江苏地方商会的创建与职能分析[J]
.商业时代,2010(35):144-145.
6
行龙.
山西商会与地方社会[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5):46-53.
被引量:6
7
张学军,孙炳芳.
直隶商会的近代社会意识简论[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1):116-121.
8
刘芳.
近二十年来中国商会研究综述[J]
.历史教学问题,2006(4):84-92.
被引量:3
9
王永进.
商会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反思[J]
.兰州学刊,2006(11):41-43.
被引量:4
10
魏国栋.
华盛顿会议前后天津商会活动之考察[J]
.社会科学研究,2007(2):157-16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28
1
魏文享.
商人团体与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经济统制[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1):62-71.
被引量:17
2
黎军.
行业协会的几个基本问题[J]
.河北法学,2006,24(7):26-29.
被引量:25
3
左双文,郭秀文,栾成.
“九·一八”事变后学生的请愿示威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应对[J]
.学术研究,2006(7):98-104.
被引量:13
4
吴敬琏.
商会的定位及其自身治理[J]
.中国改革,2006(10):29-32.
被引量:19
5
江平,陈晓军.《我国商会法的基本原则及其立法模式选择》.吴敬琏;江平主编.《洪范评论》第3卷第1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6年.
6
《孙科、伍朝枢、李文范、陈友仁自粤到沪》,朱汇森主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1931年7-12月)》,第1023页.
7
《国民政府蒋主席发表谈话,反对一、二、三届中央委员混合开会,对东北情势十分关切》,朱汇森主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1931年7-12月)》,第659页.
8
《蒋介石日记》1931年12月11日,BoxNos.8,FolderNos.13.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藏.
9
《蒋介石日记》1931年12月9日,BoxNos.8,FolderNos.13.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藏.
10
《国民政府任命陈铭枢为京沪卫戍司令兼淞沪警备司令》,朱汇森主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1931年7-12月)》,第521页.
引证文献
2
1
陈廷湘.
政局动荡与学潮起落——九一八事变后学生运动的样态及成因[J]
.历史研究,2011(1):67-87.
被引量:21
2
冯玥,黄永明.
行业协会自治的限制:以双重责任平衡为视角[J]
.学习与实践,2014(2):63-6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温亚旗,邵雍.
新世纪以来中国青运史研究述论[J]
.青年学报,2022(6):105-111.
被引量:1
2
赵妍杰.
穆光政事件与九一八事变后山西政局变动[J]
.抗日战争研究,2021(1):69-78.
被引量:1
3
陈程.
“九一八”事变视域下的中学爱国主义教育[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19-21.
4
田宓.
“蒙古青年”与内蒙古自治运动[J]
.近代史研究,2014(5):4-21.
被引量:7
5
钟健.
被遮蔽的另面:1947年中正大学学潮及其调处研究[J]
.史林,2014(6):130-139.
被引量:2
6
陈伟.
尝试与困境: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后学生请愿中的应对[J]
.民国档案,2015(1):137-143.
被引量:2
7
洪岚.
从日记看蒋介石处理“武力剿共”与“军事抗日”关系的心路历程——以九·一八事变为中心的考察[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75-179.
被引量:3
8
陈力.
受制于民意的应变:九一八事变新探[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184-189.
被引量:1
9
王鑫宏,汪效驷.
民意诉求: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抗日决策的重要推力——以“各方吁请政府抗日案”为中心的考察[J]
.民国档案,2017(1):122-128.
10
贺俊杰,聂庆艳.
中国反日民众运动近三十年研究述评[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5):444-449.
1
杨文娟,孟秀娟.
商人群体与区域经济互动研究——以清代闽台对渡时期郊商为例[J]
.时代经贸,2011,9(6):67-68.
2
苏振华.
经济自由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评杨小凯、林毅夫之争[J]
.社会科学战线,2005(4):70-74.
被引量:3
3
李功明,孟令素.
元与清前期社会经济比较[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14(1):107-108.
4
第一商人群体的思想家[J]
.浙商,2008(1):21-21.
5
王昌范.
方椒伯其人其事[J]
.现代工商,2013(1):84-87.
6
乔治,于丹.
中国商业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J]
.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85,6(2):50-52.
7
张志凯.
如何应对发达国家的经济民族主义[J]
.中国经济周刊,2006(28):24-25.
被引量:1
8
相互误解的中国人和美国人[J]
.学子,2003(6):50-51.
9
荐书[J]
.创造,2010,18(2):103-103.
10
董树荣,何晓春.
浙商如何变局——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导姚先国教授[J]
.浙商,2005(1):40-41.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