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自我描述的尝试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罗姆巴赫是在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现象学方法的批判基础上找到自身的道路,即“结构现象学”。“结构存在论”不再囿于仅仅讨论人的缘在,而是放眼一切生存形式,关注人、自然和世界的共创性;对“生成”和“过程”的重视,取代了旧哲学传统中对实体和体系的静态关注。他致力于“将发生现象学、历史思维和存在思维转变为一种包罗万象的结构发生”(B.Waldenfelds),并将兴趣延伸到艺术、人类学、宗教学和多元文化讨论等领域。由此衍生的基本哲学,境象哲学,密释学,结构人类学以及对话等概念成为其思想体系的主干。
出处 《世界哲学》 CSSCI 2006年第2期24-28,共5页 World Philosophy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6

  • 1Rescher, Nicholas. G. W. Leibniz's Monadology. Pittsburgh: Pittsburgh UP, 1991.
  • 2汉娜·阿伦特.《精神生活·思维》,姜志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 3王肃注.《孔子家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 4朱熹注.《周易本义》.北京:中国书店,1985.
  • 5张祥龙.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5):3-8. 被引量:40
  • 6冯建军.关于建构教育人学的几点设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2):57-67.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