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化内生制度与经济发展的文化解释——鸡毛换糖、义乌兵与板凳龙 被引量:1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文化的角度来解释经济发展是一个经典的命题。本文并不赞成直接引征事功哲学来解释浙江人的创业精神,即使作为制度的文化也缺乏有力的推理。作者认为,在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强有力的联系,由文化内生出一个推动制度变迁和经济进步的组织。本文转向了通过民间习俗传统来理解商业文化,从“鸡毛换糖”这一经商习俗文化及其两个边缘文化现象———“义乌兵”和“板凳龙”,说明朴素的商业习俗文化能引导个体的行为演变成有组织的群体行为,进而会形成推动制度创新和经济进步的新兴商业力量。
作者 白小虎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22,共7页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全国公开招标课题<中国制度变迁案例(浙江卷)>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周明.《关于经济发展与文化之关联的理论反思》,载《文化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1页.
  • 2陈立旭.《文化因素与浙江经济体制变迁、经济绩效》,载《文化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104页.
  • 3包伟民,王一胜.义乌模式:从市镇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考察[J].浙江社会科学,2002(5):149-153. 被引量:18
  • 4陈立旭.《台州的区域文化与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载《民营经济与制度创新:台州现象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68页.
  • 5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
  • 6陈立旭.《文化因素与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路径》,《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1月.
  • 7希克斯.《经济史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 8白小虎.交换专业化与组织化的理论与历史考证——以义乌的“鸡毛换糖”、“敲糖帮”为例[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1):97-106.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23

  • 1李伯重.“资本主义萌芽情结”[J].读书,1996,0(8):63-70. 被引量:35
  • 2[美]施坚雅著 史建云 徐秀丽译.《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 3布罗代尔 杨起 译.《资本主义的动力》[M].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 4义乌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宜编:《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歌谣、谚语卷》,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8年印行,第4-5页。
  • 5胡崎:《义乌的“敲糖帮”》,载《浙江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61-176页。以下凡引用“敲糖帮”的史事皆依据该文,不再注明。
  • 6国家统计局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全国商品交易市场快速调查结果的公报[J].中国统计,2000,(1):8-8.
  • 7(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67页。
  • 8[日]斯波义信.《宋代商业史研究》.风间书房,1968年..
  • 9(日)斯波义信:《宋代商业史研究》,风间书房1968年;伊愍可(Mark Elyin):《中国历史的模式》(The Pattem of The Chinese Pasl),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164-78页。
  • 10[日]本田治.宋代婺州的水利开发——以陂塘为中心[J].社会经济史学,1975,41(3).

共引文献53

同被引文献198

二级引证文献5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