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文质之争”看佛经翻译的传统 被引量:1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勒弗维尔(Lefevere)和一些中国学者认为“雅”是中国翻译的传统,但也有中国学者认为发生于佛经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是以“质派”理论上获胜而“文派最后成书”告终。本文通过“文”“质”之辨和“文”“雅”之辨对上述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理论上知识分子的诉求占了上风,而实践中民众的主体文化取得优势,从而否定了勒弗维尔等人的观点。本文还将“质派”归为神学派,“文派”归为非神学派,故“文质之争”也可以说是神学性翻译与非神学性翻译之争。
作者 张春柏 陈舒
出处 《国外外语教学》 CSSCI 2006年第1期51-56,共6页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西方译学比较研究"(2002BYY002)的一部分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Lefevere, A. 1998.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on translation". In S. Bassnett & A. Lefevere (eds.). Constructing Cultures. Ci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 2Nida,E. A. 1964. Toward a Theory of Translating, Leiden: E. J. Brill.
  • 3孔慧怡.从安世高的背景看早期佛经汉译[J].中国翻译,2001,22(3):52-58. 被引量:14
  • 4李利安.2002a,《金刚经》源流及文本,《白话(金刚经)》,西安:三秦出版社.
  • 5罗新璋.1984,中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

二级参考文献92

  • 1.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 2.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 3杨守敬.水经注疏[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 4.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 5赞宁.宋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 6王邦维.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
  • 7.《高僧传》[M].,..
  • 8.《新唐书》[M].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版.第3516页.
  • 9.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 10.《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76

引证文献15

二级引证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