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人才交流》
2006年第3期49-51,共3页
International Talent
参考文献9
-
1刘晓君,张宏.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有效方式——TBT[J].建筑经济,2004,25(4):61-63. 被引量:24
-
2姚敏,秦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项目融资模式[J].基建优化,2004,25(2):12-14. 被引量:18
-
3雷敏,张卫东.西部地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较分析[J].西南金融,2002(10):50-52. 被引量:2
-
4聂华林,刘元蕊.资产证券化: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有效途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3):126-131. 被引量:5
-
5李铀,谢涛.拓展西部大开发中的直接融资[J].西南金融,2000(7):3-5. 被引量:4
-
6陈姗.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效率比较[J].山东金融,1999(12):30-31. 被引量:2
-
7戴国强.融资方式与融资政策比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
8高勇.西部大开发与资本市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
9史燕平,章昌裕.国际融资学教程[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二级参考文献12
-
1于家福,靳桂玲,陈莉.从BOT到TOT: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外资的可行之路[J].理论学刊,1999(2):56-58. 被引量:5
-
2尹龙.资产证券化:动力、约束与制度安排[J].金融研究,1999(2):58-63. 被引量:88
-
3王会锋,罗丹,马述忠.TOT:项目融资新方式[J].中国软科学,1999(3):109-110. 被引量:14
-
4刘少波,卢毅.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供需分析及发展构想[J].财贸经济,1999,20(11):48-53. 被引量:15
-
5张永恒.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J].金融研究,2000(2):92-97. 被引量:13
-
6孙健,王珺红.国际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J].财经研究,2000,26(5):33-36. 被引量:4
-
7张锡营,刘念怀.中国实施资产证券化跨国运作的探讨[J].金融研究,2000(4):89-95. 被引量:26
-
8张曼,屠梅曾.ABS融资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构想[J].中国投资(中英文),2000(10):46-47. 被引量:1
-
9周小全.ABS融资:一个刚开始的话题[J].中国外汇管理,2002(3):47-48. 被引量:2
-
10朱莺,黄祖辉.项目融资在国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开发,2002(4):21-22. 被引量:5
共引文献39
-
1刘方强,周高平.项目融资新模式——RCP[J].基建优化,2007,28(5):36-38. 被引量:2
-
2程雪莲,刘敏.项目融资在西部基础建设中的定位分析[J].社科纵横,2005,20(4):6-9.
-
3党明灿.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的新途径[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1):1-3. 被引量:1
-
4程雪莲.我国环保投资中的投融资模式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2005(6):5-8. 被引量:11
-
5陈强,关贤军,章勇武.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投融资模式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3):338-342. 被引量:16
-
6程雪莲,严亚.西部大开发中的融资模式选择[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23-26. 被引量:1
-
7王建东,宋永发.TBT模式中承包商风险防范体系的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19(6):13-15.
-
8秦莉,高茹英,尹莉,李国学,孙昊.生活垃圾焚烧的评价指标及程序[J].中国环境科学,2006,26(4):505-508. 被引量:1
-
9郎启贵,倪荣武.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方式比较研究[J].商业时代,2006(28):78-80. 被引量:2
-
10方小荣,周海英.财务顾问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魅力体现[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1):71-7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66
-
1刘涌泉.机器翻译归根到底是个语言学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3):81-84. 被引量:15
-
2黄启臣.16-18世纪中国文化对欧洲国家的传播和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2(4):54-62. 被引量:5
-
3董恺忱.明代救荒植物著述考析[J].中国农史,1983,2(1):99-104. 被引量:7
-
4张晟星.《本草纲目》的翻译与传播[J].上海科技翻译,2003(1):55-55. 被引量:8
-
5黄忠廉.释“变译”[J].外语研究,2002,19(3):66-68. 被引量:44
-
6兰凤利.《黄帝内经素问》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1)[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0):947-950. 被引量:52
-
7梁良兴.十年磨一剑——世界首部英文全译本《本草纲目》问世[J].对外大传播,2004(9):21-21. 被引量:2
-
8黄忠廉.变译的七种变通手段[J].外语学刊,2002(1):93-96. 被引量:128
-
9兰凤利.《黄帝内经素问》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2)[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6-180. 被引量:51
-
10岳涛.机器翻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计算机教育,2005(4):72-7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8
-
1邱玏.中医古籍英译史实研究综述[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4):459-464. 被引量:20
-
2毛志强,熊官旭.中医文化自信的根源:理论基础·精神实质·主体自觉[J].思想战线,2018,0(4):139-145. 被引量:15
-
3汪田田,杨姗姗.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政府译介模式探索及启示——以“大中华文库”《本草纲目选》为例[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1):49-52. 被引量:6
-
4王乐鹏,蒲晓田,刘佚阳,魏迺杰.中医文化传播战略构建中翻译与出版策略再审视[J].环球中医药,2021,14(1):158-161. 被引量:1
-
5张萍,徐永红,胡鸿毅.变通策略在中医典籍翻译中的应用——以罗版《本草纲目》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21(18):79-81.
-
6黄艳彬.哲学阐释学视角下的《本草纲目》英译研究[J].环球中医药,2022,15(3):506-510. 被引量:2
-
7罗瑞琪,湛嘉欣,王奕颖,毛和荣.国际传播视野下的《本草纲目》英译版本对比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22,18(4):201-206. 被引量:3
-
8李佳,赵旭.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在中医术语中的比较研究--以《伤寒论》英译本为例[J].品位·经典,2022(17):37-39.
二级引证文献45
-
1徐凯,姚静,李欣宇.论国医大师精神在医院实习生思政工作中的引领作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2):1-2. 被引量:2
-
2蒋基昌,文娟.《黄帝内经》四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基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短期留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学分析[J].学术论坛,2013,36(1):197-200. 被引量:20
-
3文娟,蒋基昌.《黄帝内经》英译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7):260-262. 被引量:18
-
4王琼,金芷君.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古籍出版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世界中医药,2013,8(9):1124-1127. 被引量:2
-
5王颖,李虹.《温病条辨》英译举隅[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9):683-684.
-
6李思乐,刘娅.中医翻译史研究现状与思考[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6,17(3):71-73. 被引量:1
-
7曲倩倩,许辉.《黄帝内经》英译现状评述[J].河南中医,2016,36(8):1309-1311. 被引量:5
-
8鲁春丽,都立澜,陈铸芬.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构建可行性分析[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39(1):63-67. 被引量:4
-
9王尔亮,陈晓.美国学者Ilza Veith对中医典籍的研究及其贡献[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3):270-273. 被引量:8
-
10白宇明,郝近大.芍药的炮制历史沿革与古方中芍药给付品种相关性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7,30(7):138-144. 被引量:5
-
1编纂《传世经典·名医经验》系列卷书/征稿通知[J].新中医,2010(12):131-131.
-
2张田勘.罗希文:把中医介绍给世界[J].看历史,2012(9):154-157. 被引量:1
-
3桑国卫.与时俱进,做好《临床用药须知》(中成药)编纂工作——桑国卫秘书长在第八届药典委员会中医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药品标准,2003,4(4):3-4.
-
4陈广晶.开启鲜药实验室研究的新时代——记鲜药实验室研究第一人郝近大教授[J].首都医药,2013(11):35-38. 被引量:1
-
5兰凤利.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的英译——兼评两个英译本的英译篇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3):265-268. 被引量:10
-
6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东医宝鉴》英译本发行[J].中医药国际参考,2013(1):24-24.
-
7赵俊卿.《难经》首部英译本述评[J].中医研究,2008,21(5):61-62. 被引量:1
-
8编纂《传世经典·名医经验》系列卷书/征稿通知[J].中国针灸,2010,30(12):988-988.
-
9张飙,储利荣.浅议中医翻译的体会[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1,20(4):33-34. 被引量:1
-
10王颖,李虹.《温病条辨》英译举隅[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9):683-6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