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青年记者》
2006年第5期14-15,共2页
Youth Journalist
同被引文献18
-
1张广智.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领域[J].学习与探索,1996(6):116-122. 被引量:68
-
2惠东坡.“学术电视”需要“学术明星”——以央视“百家讲坛”为例[J].新闻与写作,2004(11):44-45. 被引量:2
-
3梅琼林.论广播电视传播的负面效果[J].今传媒,2005,13(08X):10-12. 被引量:2
-
4冉彬.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与受众关系的分析——兼及与阿多诺的论争[J].理论学刊,2005(8):122-124. 被引量:4
-
5周思源.寻求学术品位和大众化的最佳平衡点——电视栏目《百家讲坛》的启示[J].中国电视,2006(1):37-39. 被引量:6
-
6陈芳.从《百家讲坛》看学术性栏目的电视化表达[J].中国电视,2006(1):40-42. 被引量:13
-
7孟庆薇.《百家讲坛》节目定位与编排浅析[J].电视研究,2006(1):38-39. 被引量:3
-
8任中峰,彭薇.《百家讲坛》的“雅俗”变革[J].传媒,2006(3):60-62. 被引量:24
-
9陈明,丁智擘.《百家讲坛》成功背后的隐忧[J].视听界,2006(2):47-49. 被引量:4
-
10徐迎新.在原典的解读中创造[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2):10-11. 被引量:1
-
1梅琼林.消费社会的视觉文化[J].艺术生活,2006(4):26-27.
-
2女人每天自我批评8次?你今天也批评自己吗?[J].中国老年,2016,0(4):5-5.
-
3李明昱.视觉文化影响下的警院文化建设研究[J].艺术科技,2015,28(10).
-
4郑燿霆.90年代的新加坡电影与弱势群体[J].当代电影,2005(4):100-102. 被引量:3
-
5艾妮莎.后现代的视野——浅谈后现代语境下的建筑艺术[J].美术向导,2013(6):36-37.
-
6蔡骐,吴可.高雅与通俗:跨文化传播在中国的不同境遇——以长沙为视阈[J].云梦学刊,2008,29(1):104-107.
-
7敖成兵.视觉文化背景下的“颜值”崇尚现象[J].当代青年研究,2016(4):5-11. 被引量:18
-
8张首映.香港文化的主流[J].企业文化,1997,0(5):10-10.
-
9张斌宁.本期议题[J].当代电影,2010(1):115-115.
-
10黄萍.学以致用 花开课堂——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学以致用思想实践的探讨[J].教育艺术,2008(2):52-5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