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年第05S期60-60,共1页
Co-Operative Economy & Science
同被引文献9
-
1赵秀娟.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原因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9):17-18. 被引量:7
-
2史玉红,刘振霞.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20(2):77-80. 被引量:15
-
3廖海燕,黄建华.论女性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101-103. 被引量:12
-
4刘秀兰,周未来.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以经济学为分析视角[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9):64-65. 被引量:10
-
5黎玉柱,游小国,王晓龙.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法律对策[J].当代经济,2008,25(11):26-27. 被引量:4
-
6龚丽华.甘肃省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1):43-46. 被引量:5
-
7王冶英.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成因及法律对策[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0-93. 被引量:14
-
8朱金生,杨丽,王鹤.引资博弈、就业转移与就业和谐的公共政策选择[J].江汉论坛,2013(10):11-17. 被引量:2
-
9王莹.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经济学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4):65-6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4
-
1杨冰洁,顾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J].市场周刊,2010,23(6):91-92. 被引量:1
-
2郑茜.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若干思考——从经济学视角对女大学就业难的现状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2):31-32. 被引量:5
-
3马欣,王美娜.浅谈高职女生求职的策略[J].北方经贸,2011(1):127-128.
-
4楚亚萍,陆声露.贵州省女大学生就业困境与解决对策研究[J].才智,2014,0(10):187-188.
二级引证文献6
-
1常珊珊,林玲.中国女l生大学生就业市场歧视研究[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2(2):269-270.
-
2王珺,邓颖婷.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经济学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5-48. 被引量:4
-
3董浩轩.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3):110-111. 被引量:3
-
4徐帅.当代大学生就业地域歧视问题的理性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1):278-279. 被引量:1
-
5何兴邦.浅析大学生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J].东方企业文化,2011(3X):188-188.
-
6汤伦.理工科高校女学生就业性别隐性歧视问题分析——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J].市场周刊,2020,33(7):167-169.
-
1李云玲.做好女工工作 发挥女工作用[J].党建文汇(上半月),2009(9):24-24.
-
2朱利.如何发挥好女职工在企业中的作用[J].决策探索,2015(10):63-63.
-
3袁哲.试论应届毕业生该如何把握好第一份工作——企业眼中的应届大学生[J].商情,2009(10):3-3.
-
4琳达·巴布库克,萨拉·拉斯舍维尔,米歇尔·盖尔芬德,德布拉·斯莫尔.好女也言利[J].哈佛商业评论,2004(04M):16-18.
-
5王婷.基于博弈论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北方经济,2012(20):29-30. 被引量:2
-
6金珊珊.我国女性就业问题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5):16-16. 被引量:1
-
7王星.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合理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意义[J].知识经济,2015(16):14-14. 被引量:1
-
8安宝权.鞍山市劳动就业供求形势发展分析[J].辽宁经济统计,2014,0(10):28-30.
-
9寿婧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商场现代化,2016(22):64-65.
-
10徐海燕,张秋英,张晓琳.女性创业者创业态势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J].经济师,2014(11):61-62.
;